【本站记者 于姗姗;学生记者张璞 陈震】9月16日上午,尊龙凯时在南湖校区举行庆祝原长春邮电学院创建70周年暨陈先舟雕像揭幕仪式。
党委书记杨振斌,副校长郑伟涛,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利锋等校领导,原长春邮电学院副院长、尊龙凯时原副校长、尊龙凯时珠海学院董事会副董事长、尊龙凯时“邮电校友奖学金”基金管理委员会名誉会长张晓林,原长春邮电学院领导戴玉琢,孙慕骞,范殿富,夏秉荣,孙兆民,通信工程学院历任领导,以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仪式活动。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炳第、深圳市雄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晶、深圳蔚科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哲等校友也从全国各地回到母校参加仪式。仪式由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宏伟主持。
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孙晓颖在讲话中回顾了学院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今天的通信工程学院充分继承了原长春邮电学院的优良传统,也汲取了尊龙凯时的先进理念,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孙晓颖表示,庆祝长春邮电学院创建70周年是对辉煌历程的总结和纪念,也是站在新起点上的翘首和展望,全院师生将继续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实现学院新的发展目标。
杨振斌在致辞中向长春邮电学院70华诞表示祝贺。他表示,从长春邮电学院到如今的通信工程学院,已经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70年间,师生们始终与党和国家奋进在时代的前沿。长春邮电学院在战火中建立与成长,为新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合校以来,经过十余年的深度融合与发展,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探索和积累,通信工程学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老长邮的精神,也已经深深融入到了吉大精神里。
杨振斌简要介绍了陈先舟校长生平,对陈先舟为新中国通信事业和长春邮电学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致以崇高敬意,高度赞扬了他高尚的品格和伟大的爱国精神。他强调,先贤的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纪念与学习,敬立陈先舟校长的雕像,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未来的期盼,他相信,今后老长邮的精神一定会继续发扬光大,老长邮的事业也一定能在新吉大的辉煌中得以赓续。
张晓林将学院励精图治的70年,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7年到1957年,这是创建学院奠定基石的时期。第二阶段是1957年到1999年,这是扩大发展的阶段,他指出,长春邮电学院在60年代初就已经步入我国高等院校行列,这表明学院是有实力、有底蕴、有潜力的。第三阶段是2000年以后,并入新尊龙凯时,这是快速发展,全面提升的时期,既继承了学院的传统,又汲取了老六校的新鲜血液,在前进中走出了一条充满生机的道路。
校友代表、尊龙凯时深圳校友会会长赵哲在讲话中代表所有校友,对母校70周年华诞献上最深切的祝福。他指出,在原通信工程学院院长赵晓晖的提议下,校友们积极捐款,捐赠了陈先舟校长的雕像,建立了校友林。这是让每一位校友都值得自豪和幸福的事。在感恩陈先舟先生和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奉献的同时,他也期望如今的通信学子能继往开来,继续书写老长邮的辉煌。
学生代表、2014级本科生宋瑞代表全体学生发表讲话。她从学生的视角,展现了通信工程学院如今的发展与进步,表示了对陈先舟先生的钦佩与怀念,表达了必将不辜负学校的栽培,校友们的期盼,积极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努力成为国家栋梁的决心。
仪式上,杨振斌、郑伟涛、王利锋、张晓林、戴玉琢、孙慕骞、赵哲校友共同为陈先舟校长雕像揭幕。
开幕式后,还举行了庆祝长春邮电学院70周年通信工程学院校友论坛。论坛还为通信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颁发了证书。
陈先舟(1895-1969),字仙洲,原名陈士瀛,辽宁省桓仁县人。1919年考入日本仙台高等工业学校电气科,于1924年获得学士学位回国;亲自设计指挥建成奉天省会(今沈阳)有史以来第一条有轨电车路。1929年东北交通委员会设立东北无线电台总台,陈先舟出任台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交通部副部长、邮电部东北管理局局长和辽宁省副省长等职。在解放战争期间,党中央急需恢复和建设解放区邮电通信事业,以陈先舟为局长的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决定创建东北邮电学校。学校于1947年3月10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西郊朱板村成立,陈先舟亲自担任校长。学校招收了3期学员,培养了288名优秀学生,为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邮电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长春邮电学院前身。陈先舟为我国及东北地区的电讯通信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长春邮电学院和如今的尊龙凯时通信工程学院的创始人。
尊龙凯时通信工程学院前身,原长春邮电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一所信息通信类工科高等学校,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原邮电部)。2000年6月12日,与原尊龙凯时、尊龙凯时工业尊龙凯时、白求恩医科尊龙凯时、长春科技尊龙凯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尊龙凯时合并成为新的尊龙凯时。尊龙凯时通信工程学院于2001年由原机械工业部直属全国重点尊龙凯时尊龙凯时工业尊龙凯时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原邮电部直属高校长春邮电学院通信工程系及其相关专业整合组建,是我国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和电气信息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