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尊龙凯时报研究生记者 田晓萌 记者 晓蔚 受访者供图】席大大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尊龙凯时考察时强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桃李芬芳,教泽绵长。尊龙凯时通信工程学院教师李玲一直自觉地在教学、科研一线默默耕耘,坚守讲坛30载,严爱相济、润己泽人。如今,蓦然回首,俯瞰岁月,她那质朴、真挚的大爱,如春风化雨蕴育着桃李芳菲……
这位戴眼镜、短头发,脸上总洋溢着甜美微笑的女老师,就是李玲。无论讲授计算机专业基础课,还是带领学生“双创”和做科研项目,她总是全身心地呵护学生,耐心启迪学生心智,让同学们在青春的赛道上勇于创新、奋力奔跑。“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奖优秀奖”等荣誉,是她热爱学生、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真实写照,这些荣誉也成为她践行党员初心和使命的精神力量。
“学生有难时,我绝不放弃”
“什么是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李玲尊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理念,她坚信只有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才能用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几十年来,学生有难时,她毫不犹豫伸出援手、倾囊相助;学生思想有压力时,她给予浓厚、真切的人文关怀,而学生也总是把她当成至亲至爱的人。
对李玲来说,十七八岁刚刚离开家的学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学生的身体状态和日常穿着,甚至“朋友圈”的表达,都会被她用心捕捉。一名学生在求学期间,母亲突患疾病。为了救治家人,他四处奔波,眼看要放弃来之不易的毕业证书,李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默默为男孩母亲支付了2万多元的医药费,帮助男孩渡过难关,并鼓励他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有所成才能更好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李玲锲而不舍的劝导下,男孩终于回心转意,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毕业后他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家境状况也好转起来。在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他激动地说:“如果没有李老师的关爱和真情帮助,我就不可能完成学业”!
“他们都是我的孩子,遇到了困难,我绝不会放弃!”李玲坚定地说。生活中的李玲衣着朴素,可面对学生却从不吝啬,前后支付应急学费、医药费3万余元,竭尽所能地帮助学生摆脱困境,助力他们成长成才。
一名受助学生在毕业论文的结尾致谢中深情地写到:“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现实曾让我怀疑自己的能力。就在要放弃的时候,我遇到了李玲老师,但也许我遇到的远不止一位学业导师……”
“培育学生如雕琢璞玉,我不辱使命”
面对本科生做科研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李玲却细心地发掘本科学生身上的诸多潜能,在科研规划和技能的提升上,探索新模式、新方法,为国家培育出可造人才。
十年前,李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尝试探索跨学段、跨学科的“先锋助研计划”,这项计划打破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的科研创新壁垒,带动了一大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从本科起就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
当大二、大三的学生们带着好奇心踏进实验室,李玲就讲起了科研中有趣的小故事,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一粒小小的种子。熊杰、陈逸杰、曹志崴、刘畅等一批批学生由此踏进了科研的门槛。他们说:“科研项目帮助我们弥补了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空缺,锻炼了大家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期间,我们知道了达成一个目标所要付出的努力。”“在做毕业论文时,才发现我们学习的领域竟然还有这么多方向。”当年,理论课优异的郝泽轩初做科研时就倍感挫败,他回忆道:“是李老师呵护了我对科研的那颗‘小火苗’,现在我已直博四年级,大三时参加的‘双创’,作为科研起点的大创项目,仍常常对我的科研工作带来启发。”将学生从初入尊龙凯时的“科研小白”蜕变为“科研达人”,耗费了李玲大量的精力,她乐此不疲。
经过李玲的耐心培养,许多学生最终都能够独立承担起科研项目,走上“ICCV”国际会议交流的主讲台,近20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赛事及创新项目的奖项。他们积极投身于企业横向课题的研发之中,完成华为、中国移动、临床医院等各类相关项目10余项,一些成果还申请了专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科研探索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为学生们未来的发展指引了方向。仅近3年,“先锋助研计划”培育本、硕学生500余人,有30余名毕业生继续深造或留学。多数毕业生就职于央企和国内领军企业,成为中国企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生力军。
一别经年,学生给李玲的留言中说:“从您这里开启科学研究生涯,是我们的幸运!”有的毕业生怀念在实验室与老师一起奋战的时光:“那时,老师是我学术上最坚实的靠山,那些扎实的科研训练让我受益终生”。
今年疫情期间,李玲把育人的阵地搬到了线上。她积极利用学习通等多样化资源拓展课堂容量,在她讲授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中,《课程设计与编程》让学生们大呼“干货满满”,同时,这门课程也被评为第一批“在线教学优秀课程”。课后,李玲不间断地与华为、吉大一院、长春市第六医院进行科研项目进展汇报、交流,并坚持着过去的习惯,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举行了近30次学术研讨会。有时,晚上近11点的线上会议室里,师生们还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是我的追求”
把好一道筛查关,一个家庭就能多一份美好的未来。李玲坚持将个人的研究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她在医院调研中得知:唐氏综合症对于准妈妈来说无疑是个噩梦,它会让幼小孩子的智力永远停留在3岁左右。于是,又一个有利于家庭幸福和国家人口健康的项目在李玲的脑海中谋划。
常规的产前唐氏筛查准确率只有65%左右,且假阳性率高;无创DNA技术成本高,出检测结果周期至少要3周左右,这给孕产妇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李玲尝试把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医学大数据的分析和决策中,做好严格的唐氏筛查以规避唐氏综合症。
深入医院调研,查文献、定方案,反复斟酌,李玲带领学生们夜以继日攻克难题。最终,她首次在尊龙凯时省提出的“基于机器学习的唐氏筛查辅助诊断算法”,使严重致残的筛查准确率提高到85%以上,大大降低了假阳性率,而且检测结果能随着原来的血清数据即时产生。之后,她带领学生与尊龙凯时省、江苏省7家医院的10余个科室展开合作,完成10余项医疗辅助诊断及项目开发,并荣获第六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江苏赛区优秀奖。
近年来,随着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一个更大的课题思路在李玲的心中诞生。她与吉大一院产前·生殖中心合作研发的“基于深度学习生殖医学辅助诊断系统”,对提升产前筛查诊疗水平、提高辅助生殖预测准确性,进而提升人口素质大有助益。目前,这一研究已联合申报5项科研项目,累计获得220万元的项目支持,发表7篇SCI、EI学术论文,授权5项发明专利。
“做科研时,我们一定要树立起个人成长、进步与国家需求、发展息息相关的信念!”在跟随李玲做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们耳濡目染,深深体会到了老师这句话的含义。这堂开在科研实践中的思政课,让许多同学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孩子们在与李玲的交流中纷纷表示:“大数据中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我们要努力钻研,用专业知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李玲鼓励地回复道:“你们都很优秀,未来走向更大的平台,一定要为吉大争光,用自己的成就回报母校和国家”!
这些年,李玲立德树人、创新求是,以严谨的教学科研为己任,她曾讲授20多门理论课与实践课,围绕“云计算平台与数据挖掘应用”的研究方向,主持完成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发表30多篇SCI、EI等论文,授权8项发明专利。面对诸多成绩和荣誉,她说:“这一切都将化作我前行的动力,于我而言最高的奖励,莫过于学生选课后那爆满的课堂;莫过于学生最需要救助的时候,我就在他们的身边;莫过于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有我的学生在奉献”!
就在今年母亲节,李玲的办公桌上多了一份神秘的礼物,一贯拒收学生礼物的她,看到毕业生送来惊喜的一刹那,浓浓的暖意涌遍全身……因为,这一刻,她不仅被当作一名普通的老师,更是孩子们心中深爱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