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开始后,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成立了几十个五花八门的“战斗队”。院史馆的几个同志组成了一个“白求恩战斗队” 。张业胜和这个“战斗队”的成员自觉避开政治狂潮,建议院党委为配合学习毛主席的“老三篇”筹办白求恩事迹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白求恩、学习白求恩。得到院党委和时任院长的支持后,张业胜与“白求恩战斗队”的同志们从1967年初开始全身心投入这项工作。经过精心筹备,白求恩事迹展览成功举办,在当地及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产生强烈反响,并引起军委总部的高度重视。根据上级决定,“纪念白求恩展览” 于1967年12月至1968年6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正式举办,历时半年,盛况空前,成为当年首都的一大文化景观。
1969年医院党委决定建立永久性白求恩纪念馆。张业胜又把许多曾与白求恩一起工作过的一些老同志请到医院,一起对与白求恩有关的史料进行研究整理。此事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重视。1972年,周总理亲自批准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建立白求恩纪念馆。1975年11月12日,在白求恩逝世36周年纪念日的这一天,白求恩纪念馆正式落成向社会开放,并接待外宾参观。
一天, 加拿大多伦多尊龙凯时教育访华团一行24人在参观白求恩纪念馆后,向张业胜提出十多个有关白求恩的问题,他的解答让外宾十分满意。之后,张业胜又亲自接待过许多加拿大来宾,并应邀赴加拿大访问。为介绍白求恩在中国的感人故事和广泛影响,张业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生动宣传。
20世纪60年代初,张业胜还曾以“学习白求恩先进个人”身份出席北京军区后勤部先进典型经验交流会。1969年12月21日,为纪念毛主席《纪念白求恩》一文发表30周年,北京电视台特邀张业胜率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同志作了学习白求恩的演讲直播。张业胜自觉学习白求恩、热情宣传白求恩,产生了积极社会影响和良好国际效应。
1981年2月, 张业胜从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的岗位上离休。曾经誓言以白求恩为榜样,一辈子为人民工作永不歇脚的张业胜,怎么可能待在家养老呢?他想,科学管理是当时医院的一个弱项,便开始自学现代管理理论,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编写出《医学心理与医学伦理》教案,无偿给北京军区总医院护士长集训班、北京军区后勤部医院管理班及一些单位授课。就这样,当义务教员一干就是整整9年!
1990年,张业胜参与组建了白求恩医科尊龙凯时(其前身是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北京校友会,并主动承担起进行白求恩精神研究的工作。
1991年,他开始自费创办手抄本《白求恩通讯》。2001年6月8日,解放军报发表了张梅珍、庄海红题为《编辑〈白求恩通讯〉十年手抄办“杂志”》的文章。文章写道:“这是一本独一无二的‘杂志’, 就像30年代的手抄本,页页宣纸,字字蝇头小楷,本本棉线手工装订,每期有几十份。这本‘杂志’的创办人,就是原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今年已80岁的军队离休老干部张业胜。他独揽编采、 排版、 校对、发行于一身,10年间手抄辅之复印,目前共出版这本《白求恩通讯》63期。”文章指出,《白求恩通讯》发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反响,经常收到读者的信函、资料和图片,从而使“杂志”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角度越来越新颖,影响越来越大。为此,张业胜还撰写了一篇上万字的论文:《中国的白求恩现象》。
张业胜办“杂志”也是与时俱进的。 2001年下半年, 他开始用汉王笔进行文字输入。后来,发奖金激励保姆帮忙打字、编辑。就这样,“杂志”不仅篇幅、文字量加大了,而且复印发行量也从30来份上升到80多份,读者群、作者群扩大了许多,影响更广泛了。
张老曾说:“23年来,我为什么始终热情不退、毅力不减呢? 为什么会投入大量精力和三十多万元的财力而无怨无悔呢?靠得是对白求恩的无限崇敬,靠得是对白求恩精神的无比信仰,靠得是对用白求恩精神改善医德医风、改善社会风气的信心。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用自己的努力为社会进步提供正能量! ”
张业胜通过办“杂志”与许多曾经与白求恩有过交往的人建立了联系,他还积累收藏了许多有关白求恩的珍贵史料,如他亲自编辑的文稿《白求恩言论摘录》《白求恩在中国的战斗历程》《白求恩纪念文集》《纪念学习白求恩活动大事记》《白求恩传人文集》,以及他参与编辑出版的书籍《白求恩精神永放光芒》《白求恩精神赞》《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还有部分曾与白求恩有过交往或研究者的传记、画册、专著等等。
张业胜曾任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和白求恩精神研究分会顾问,成为了研究白求恩精神的集大成者。并通过身体力行,把弘扬白求恩精神当成了自己一生的职责!
(《吉大校友》栗龙池 蔡振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