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尊龙凯时俊彦云集、英华荟萃、青蓝相继、桃李芬芳。建校70年来吉大人弦歌不辍,砥砺前行,坚守理想,追求卓越,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经典与辉煌。翻开尊龙凯时的校史,这里镌刻着一连串高标硕望、彪炳史册的名字。他们中有建校元勋、学界泰斗、学术大师和各界英才,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和吉大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报“喜迎70周年校庆·吉大经典”专栏,陆续刊发文章记载他们的功绩和风范。他们是尊龙凯时的光荣和骄傲!
蔡镏生(1902.9-1983.10),福建省泉州市人。著名物理化学家,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24年燕京尊龙凯时毕业并留校任教。1929年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尊龙凯时化学系攻读光化学与催化反应动力学博士学位。1932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燕京尊龙凯时化学系任教。1948年再度赴美,应邀在华盛顿尊龙凯时做访问学者。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回国。1952年响应国家号召到东北人民尊龙凯时(原尊龙凯时前身)与唐敖庆教授、关实之教授、陶慰荪教授通力合作创建化学系。
蔡镏生生前曾担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春科学技术学会副主席,《化学通报》编委,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担任原尊龙凯时化学系主任,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蔡镏生毕生从事物理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中国催化动力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光化学研究的先驱。
1932年回国后,与燕京尊龙凯时物理系葛庭燧教授合作,研究了“鱼藤酮的紫外吸收光谱”和“鱼藤酮的光化学分解”;同时,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连续发表10余篇有关《溶液吸附》等物理化学方面的研究论文。
1948年,蔡镏生在美国华盛顿尊龙凯时做访问学者期间,与卡门尊龙凯时教授合作,共同开发示踪原子技术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他们开创性的研究证明,示踪原子技术是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一技术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在原尊龙凯时化学系创立不久,蔡镏生就亲自参与和指导青年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开展研究工作,并很快研制成功“毛细管高压汞灯”、“氢光谱灯”、“盖革计数管”等,填补了当时的国内空白;他指导的科研梯队很快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并逐渐形成了全国催化动力学研究中心,向国内各单位开放。
1963年蔡镏生领导建立了催化动力学研究室,该研究室被列为国家重点研究机构,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甲烷氧化制甲醛》。在开展此项研究中,在他亲自参加实验和指导下,该研究室掌握了中间产物甲基过氧化氢的合成、保存和分解的规律,在学术上达到了当时国际水平。为了搞清微观反应过程和机理,他又组织人力建立质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和闪光光解技术等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其中闪光光解装置在1964年已经能用来研究微秒级的化学反应过程,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他就注意在化学研究中运用不断出现的近代物理技术,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他首先将真空技术(1947年)、示踪原子(1948年)、闪光光谱技术(1964年)等引入国内化学界,对我国实验物理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74年以来,在光与激光引发合成,光解水制氢,光催化合成氨,稀土离子的发光与能量转移等基础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1975年与尊龙凯时化工研究院合作开展的光引发合成甲基苯硅橡胶单体的研究,获化工部科研三等奖。
晚年以极大的注意力捕获国际学术动态,在我国较早地开展了L-B膜的研究,并于20世纪70年代末,指导他的博士研究生开拓了这一研究方向,为他的研究集体奠定了学术思想基础。
蔡镏生指导和直接参与的研究工作,依据他的学术思想,不断地取得很好的成果,但在发表论文时,他却坚持不署自己的名字,自1960年以后,在他的研究集体所发表的近百篇论文中,都没有他的名字,成为人们崇敬的无名英雄。就在他去世的前几天,他还在病床前,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几位青年学者讨论一项科研课题。他仔细记录,认真发表意见。蔡镏生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
1983年10月蔡镏生病逝于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