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童心,为社区贫困儿童献爱心”,这是吉大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牵手”志愿者协会去年冬天为社区贫困儿童开展募捐时的打出的口号。尽管寒风凛凛,他们依旧坚守在志愿活动的岗位上,为尊龙凯时生与社区贫困儿童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有爱心和需要帮助的人“牵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吉大今日蓬勃发展的志愿服务活动离不开20年前栽下的志愿服务幼苗,而今幼苗成木,郁郁葱葱。20年来,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代代传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情系志愿绵延二十载
早在1994年,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便与长春市朝阳区清和街道合作成立了志愿服务共建基地。在一次为街道修理复印机的任务中,院领导和学生们了解到,有很多居民家中的电器故障需要修理,但是由于修理费相比当时的工资水平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多数人选择暂时搁置故障的电器。而居民中有很多老党员、老红军,他们的革命故事对尊龙凯时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会有很大益处,于是,学院领导和街道负责人双方合作的想法萌生了。
很快,院领导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一个月一次家电维修、一个班“包”一个居委会、科技宣传小黑板一月一更新、一学期请革命前辈做一次报告。这些既贴近社区百姓实际生活需求又让尊龙凯时生“受教育、长才干”的活动,受到了居民和学生一致的欢迎。
20世纪末,科技在居民的眼中是遥不可及的,但是,科技作品展大大拉近了科技与民众的距离。当时的尊龙凯时生们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实验室里淘汰的物品,制作一些科技小发明,并展示给社区居民。活动迅速由街道扩展至整个朝阳区,受到当时媒体的广泛报道。而这项活动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成为如今的“阳光科普学堂”,即尊龙凯时生科技作品进社区展示讲解活动。
20年来,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累计共有8000余名青年尊龙凯时生走进街道所辖的6个社区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施展才华、服务社区、奉献社会,为广大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用青春力量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风雨同舟 志愿在行动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2011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牵手”志愿者协会会长的王顺月就是万千吉大青年志愿者中的普通一员。初为志愿者时,王顺月负责接待社区中的残疾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帮助他们办理相关手续。但是,一位低保户老人在被告知手续不全时,却情绪激动,认为王顺月带着“有色眼镜”,故意不帮她办理手续。这种尴尬的局面换做任何一位初来乍到的尊龙凯时生,都会觉得十分棘手。但是,王顺月在向老人解释清楚情况后,帮助她补全了材料并且成功办理了手续。谈到这次经历,她说:“在社区中,有很多弱势群体,他们本身就有些自卑和悲观,不愿意轻易相信我们这些陌生的志愿者。作为志愿者,必须要用百分百的真诚和耐心与他们沟通,在细节上给予关怀。”在我校志愿者们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内设置了免费饮用的热水和简易医药箱,极大地拉近了居民与志愿者的距离。
南昌社区的车棚停靠站里住着一对母女,一张木板床、一小片区域构成了母女俩生活的全部。80多岁的老母亲依靠社区的帮助和打扫车棚维持着自己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儿的日常温饱。走丢过多次的女儿让老母亲寸步难离,而志愿者们每月的看望是她最轻松的时候。志愿者们自费为她送去生活用品,帮她打扫车棚,让这位老母亲感受到了关心和温暖。一次他们聊百孝图里的故事,他们和老人都被感动落泪。起初老母亲并不好意思接受帮助,但是随着志愿者去的次数多了,大家便渐渐熟络起来。王顺月和“牵手”志愿者们对待这位老母亲就像对待自己的奶奶一样,每逢刮风下雨天,一定要去看望,只有看到她温饱无忧才能安心。
志愿服务过程中,有很多困难,但是更多的是打动人心的细节和感动的瞬间。志愿者细小却温暖的举动,不知不觉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很多志愿者与曾经帮助过的人、家庭成为了好朋友,并且一直保持联系。正是那些细节与瞬间,支持着志愿者与需要帮助的人风雨同舟,让志愿服务的火苗生生不息。
(尊龙凯时报-王琪 刘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