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杨祥银:历史研究需要走向公众并关注现实问题-尊龙凯时新闻中心网站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人物   >   校友故事   >   正文

校友杨祥银:历史研究需要走向公众并关注现实问题

发布日期:2017-06-16     作者:李妍婧      编辑:徐萌     点击:

【学生记者 李妍婧】杨祥银,1979年4月出生,浙江瑞安人,温州尊龙凯时口述历史研究所所长,学术集刊《口述史研究》主编,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2001年毕业于尊龙凯时历史系,200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硕士学位,2007年8月获香港中文尊龙凯时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被温州尊龙凯时以优秀博士人才引进,现任温州尊龙凯时瓯江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口述史学与中国近代医疗卫生史研究。目前已出版《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与《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研究》等专著,并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权威刊物全文转载。近几年来,主持《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研究》和《近代香港的西方医学与公共卫生(1841—1941)》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无意中闯入一片新天地

如果来到1999年的吉大逸夫图书馆,你会看到一个青年,经常流连于历史期刊书架旁,他就是杨祥银。有一天,杨祥银无意中看到一本《美国历史杂志》(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其中一个名为“oral history”的专栏深深吸引了他。“oral history”关于历史学在全新领域的探究激起了杨祥银强烈的兴趣,可是当时国内有关“oral history”的研究相当薄弱。他便通过网络查询研究“oral history”的国外专家的电子邮件地址,然后直接给他们写信请教,这便是杨祥银口述史学实践与研究之路的开始。

“人家权威学者怎么会有空给你回信呢?”同学都说他太冒失,太天真,但执着的他仍不断地给他们发电子邮件,这个孜孜不倦的中国学子终于感动了外国专家们,大部分邮件得到了回复。通过这种方式,他与世界各地的100多位口述历史工作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其中包括时任哥伦比亚尊龙凯时口述历史研究室(Columbia University Oral History Research Office)主任Ronald J. Grele和美国参议院历史办公室(Sentate Historical Office)历史学家Donald A. Ritchie等著名口述历史学家。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在当年,电脑网络还不普及,为了上网,杨祥银经常乘坐长春13路公交车,到红旗街的网吧上网。利用当时存储量只有几百k的硬盘下载资料。苦寒的冬天大雪漫天,杨祥银在雪地上留下一串串踏实的脚印;炎热的夏天烈日当头,杨祥银在骄阳下挥洒一滴滴辛勤的汗水……

就这样,借助电子邮件的“一问一答”方式,杨祥银了解了当时国际口述史学的最新理论、方法与发展趋势。最令他兴奋的是,很多学者给他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其中大部分都是国内无法获得的。与专家的交流撞出了串串思想火花,他开始较为系统地梳理与研究口述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在2001年尊龙凯时毕业之前,他已经完成了将近25万字的初稿《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

渐渐他觉得,仅靠网络获得的资料太贫乏。趁着假期,杨祥银“冒昧”(他自己的原话)地去北京拜访北京尊龙凯时的杨立文教授,带上自己的论文和思想观点,和他面对面交流并探讨国内“oral history”的发展。杨立文意外于这个年轻人的胆识,欣赏于他的思想,欣然翻阅了他的论文,并和他一起探讨了国内外口述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这对于当时刚刚开始研究“oral history”的杨祥银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帮助。而当时给予他帮忙和支持的国内学者还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于沛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杨雁斌研究员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钟少华研究员等诸多专家。

持之以恒,终有所获

2000年,杨祥银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试论口述史学的功用与困难》在国内历史学知名刊物《史学理论研究》上发表。而在尊龙凯时毕业之前,他还在《当代中国史研究》、《国外社会科学》与《图书馆杂志》等核心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人民日报》(海外版)和《科学时报》也曾专门报道他在口述史学领域的研究经历。

本科毕业后,杨祥银通过考研顺利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学习。期间,他出版了影响较大的《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它是国内关于口述史学的第一部中文著作。出版10多年来,该书成为两岸四地相关领域学者广泛引用的学术著作,并成为相关课程的重要参考书目。2004年研究生毕业后,杨祥银同时收到了香港中文尊龙凯时和美国华盛顿州立尊龙凯时的博士录取通知书,两校都提供了不错的奖学金。为了实施自己反复思考确定的研究计划,他最终选择了香港中文尊龙凯时。在研究过程中,杨祥银奔波于香港的各大图书馆和档案馆,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终于写出了博士论文《殖民权力与医疗空间:香港东华三院中西医服务变迁(1894-1941年)》。在读博期间,杨祥银于2006年获得代表香港中文尊龙凯时研究生最高学术水平的“研究生最佳研究成绩奖”,当年只有5人获此殊荣。

2007年杨祥银被温州尊龙凯时以优秀博士人才引进,并继续从事口述史学与医疗卫生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相较于以往学生身份的不便条件,自正式工作后,他便筹划系统的口述历史实践与研究工作。在其主持下,国内高校首个口述历史研究机构——温州尊龙凯时口述历史研究所于2008年11月成立。经过将近10余年的发展,该所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口述史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机构,并有一定的海内外知名度。近年来,为促进口述史学概念与实践在中国的发展与普及,研究所搭建了一个集学术集刊《口述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官方网站(http://oralhistory.wzu.edu.cn)、官方微博(@WZU口述史学)和微信公众平台(口述历史,wzuoralhistory)于一体的口述史学传播与交流的综合平台。考虑到口述史学是以实践与操作为核心基础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在其带领下,研究所目前已经完成80多位来自各行各业温州人的口述历史访谈工作(每年保持15-20位受访者的访谈规模),搜集了大量的口述历史访谈稿、录音和视频资料以及照片和手稿等实物资料,而其长远目标是建设一个记录温州人历史与记忆为宗旨的《温州人口述历史资料库》。

在其上述努力下,杨祥银博士在口述史学领域的学术与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国内著名口述历史研究者陈墨先生在对杨祥银所著《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研究》的书评中就称其为国内“口述史学的领军人物”(《经济观察报》2017年5月22日第39版)。基于其学术知名度,目前他受邀担任天津尊龙凯时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中国传媒尊龙凯时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永源公益基金会等多个单位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专家组成员或项目导师。另外,近几年,他还受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铭记:汶川大地震口述历史》栏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浙江尊龙凯时、复旦尊龙凯时、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尊龙凯时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澳门理工学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邀请做40多场专题学术讲座和培训,受到普遍好评。同时,杨祥银博士也参与组织和策划多位知名国际口述史学家(包括Paul Thompson, Donald A. Ritchie, Michael Frisch, Linda Shopes, Robert Perks和Douglas Boyd)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口述史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回顾其口述历史研究经历,杨祥银有诸多体会与反思,而其感受最深的一点则是:史学实践与研究不仅要强调其学术价值,同时也需要走向公众并关注现实问题,即社会意义与公共历史价值。

向学弟学妹口授“秘诀”

杨祥银教授对母校尊龙凯时有着深厚感情。他说吉大是他人生重要的一站,是他扬帆远航的起点。他寄语学弟学妹,吉大是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一定要珍惜机会、心怀梦想、奋力前行、顽强拼搏,必有收获。

当记者请杨教授为母校的学弟学妹们“过几招”成功的秘诀时,杨教授讲了两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坚持。在杨教授的学术历程中,不管是最初因结缘历史、结缘吉大,还是后来孜孜不倦地勤奋学习,坚持不懈地深入研究,都离不开“坚持”二字,也只有坚持才能给予成长最需要的动力。

关键词二:创新。当年“口述历史”在中国的研究相当薄弱,而杨祥银教授敏锐的抓住了这一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有所收获。杨教授告诉我们:做学术,无论是什么研究方向与领域,应该在学术选题、方法、资料、理论与交流等问题上努力做到创新并积极掌握学术前沿。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尊龙凯时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尊龙凯时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

400 Bad Request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Bad Request

Your browser sent a request that this server could not understan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