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闪耀在地球最南端
——吉大赴南极科考人员张楠、范晓鹏、胡正毅访问记
深冰芯完美第一钻——奋战冰芯房
——深冰芯钻探世界瞩目 中国南极科考人为梦拼搏
经过了20天的艰难跋涉,1月4日,内陆队的成员们安全抵达昆仑站。在这里,张楠、范晓鹏和胡正毅,将发挥他们的专长,架设深冰芯钻机,联机调试设备、采集和测试原始参数、完成深冰芯钻机的试钻工作。
冰芯被喻为“气候天书”,深冰芯更好比化石,较完整地记载了远古时期的温度、降水等气候环境信息。深冰芯钻探现场正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的昆仑站附近,冰穹A地区独特的穹状顶部地形特征,被认为是研究南极冰盖形成与演化最理想的场所和最具潜力获取最古老冰芯的钻取地点,也是世界上技术难度最大的深冰芯钻探工程。目前,世界各国都竞相在南极寻找年代久远的深冰芯。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0多个国家,在南极冰盖上钻出了180多个不同深度的孔,取得了一系列冰芯样品。钻探最深的孔已达到了3642米,提取年代最久远的深冰芯已接近100万年。
从第26次南极科考队开始,中国开启了深冰芯钻探计划。钻取深冰芯,成为一代南极科考人的梦想。今年,这一梦想离现实更近了一步。张楠、范晓鹏和胡正毅成为了见证梦想实现的幸运儿。第29次南极科考将在深冰芯钻探领域有新的突破。
——克服困难 积极准备 4天完成冰槽挖掘
在钻机架设之前,张楠、范晓鹏和胡正毅和队友们首先要先在地面挖开一个10米长,60公分宽、10米深的冰槽,把钻机立在这样的冰槽里,放到冰芯场地之中。冰芯场地将近零下40度的低温,而冰槽内部达到了零下六十几度,“我们在零下60度的冰槽工作后感觉冷了,回到零下40度的地方暖和暖和。”胡正毅说。冰槽很窄,只够一个人的宽度。一下冰槽,一股浓重的寒气直逼身体,这里的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左右,给人的肺部带来很大的痛苦,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我们下去挖掘,再上来之后,满脸都是冰,咳得非常厉害,痛苦和艰难。但是只用4天时间就完成了冰槽的挖掘。”张楠说。
——深冰心钻取“第一钻”成功 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1月21日,钻塔和深冰芯钻机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钻取“第一支深冰芯”的工作开始了。
由于今年是第一次进行深冰芯钻探,缺乏经验,大家都没有太大把握,经过反复测试、反复下钻、反复提钻,反复微调,才找到最合理的钻进参数,使钻机达到理想的钻进状态。钻机被徐徐提起,钻塔被慢慢放平,冰芯筒从地下缓缓取出。张楠告诉记者,将冰芯从冰芯筒取出来之前,首先要清理钻机携带上来一些冰屑。现场用的钻孔液有一定毒性,气味非常大,对呼吸道和人体的软组织有一定伤害,他们三个人带着面具小心翼翼将冰屑清理掉,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咳嗽的厉害,闻到了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取出来的第一支冰芯非常完美,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张楠说。这支冰芯长达3.83米,一次性取出,非常完整,中间没有断裂。随后,他们又接连进行了两个回次的钻探,分别取出长达3.57米和3.59米的完整深冰芯。冰芯房沸腾了,“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国家、学校、学院交给我们的任务,实现了中国南极深冰芯钻探零突破,内心十分的高兴和欣慰。”
张楠、范晓鹏和胡正毅与队友们超计划完成任务,顺利安装了深冰芯钻机,并成功钻进了中国深冰芯钻探的第一钻。“我们在“人类不可接近之极”完成了国家的一个壮举,也为吉大争取了荣誉。对我们个人来说,也是经历和人生的充实。对我们的学术方面也有很多经验的总结,为后续的深冰芯钻探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打下一定的基础。”张楠总结到。
梦想闪耀在地球最南端:吉大南极科考人员专访(一)
梦想闪耀在地球最南端:吉大南极科考人员专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