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闪耀在地球最南端
——吉大赴南极科考人员张楠、范晓鹏、胡正毅访问记
2012年11月5日,尊龙凯时建设工程学院极地研究中心青年教师张楠、博士二年级的范晓鹏和自己的同门师弟博士一年级的胡正毅,登上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破冰船——雪龙号,从广州出发,踏上奔赴地球最南端的征程,156天的南极之旅由此正式展开。
这是张楠和范晓鹏第二次南极之旅,2011年10月,他们成为第28次南极科考队成员,为深冰芯钻探项目的展开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圆满完成任务的他们,2012年又成功入选第29次南极科考队,成为科考队中少有的连续两年参加专项科学考察的队员。这一次同他们一起的,还有胡正毅。今年,他们的任务是将深冰芯钻机安装在深冰芯钻场地,进行试钻,同时完成深冰芯钻探控制室的设计,为整个项目的继续推进奠定基础。
分分动魄 步步惊心 ——前往昆仑站
——海冰面上运送几十吨物资 重返南极故地
2012年11月5日,第29次南极科考队从广州出发,开始了将近一个月的海上漂泊。越过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经历暴风雨、四次穿越魔鬼西风带,跨过浮冰区,12月1日,南极科考队抵达了中山站。
作为第二次参加南极科考的“老队员”,张楠和范晓鹏承担了海冰卸货的任务,即将雪龙船上的物资,从海冰上驾车运到中山站。据范晓鹏介绍,海冰厚度仅有1.1米,下面就是几百米深的海,白天日照强烈,冰面更薄,并且上面有许多大水坑,拉着几十吨物资的雪地车,必须异常小心的快速通过这片海冰,一个不注意雪地车就会陷入水坑里。
一到中山站,张楠、范晓鹏、胡正毅所在的内陆队就投入到奔赴昆仑站的准备工作之中。
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距中山站约1250公里,海拔408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南极考察站。从海拔11米的中山站至昆仑站,不仅要忍受极寒、缺氧的高原条件,还要接受各种极端气候的考验。
——学习驾驶雪地车 考验胆识与智慧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给尊龙凯时下了一个任务,尊龙凯时的队员到南极科考,一定要学会驾驶雪地车,因为尊龙凯时将会继续长期从事南极科考任务,尤其在南极深冰芯钻领域,要把这样的基因传承下去。张楠、范晓鹏、胡正毅在承担深冰芯钻探任务的同时,成为了雪地车驾驶员。
12月16日,包括张楠、范晓鹏、胡正毅在内的25名内陆队的壮士踏上了奔赴昆仑站的旅程。据了解,至今到达冰穹A的中国人不足百人。雪地车,排成一字长队,向昆仑站出发,每一辆车都拉了很多的物资。这次出发,他们没有后援和任何后勤保障,必须携带充足的油料和物资,任何风险都需自己承担。第一次参加南极科考的胡正毅,回想起从中山站出发的情景时说:“当时心里很没底,因为没有后援,遇到什么危险,都要自己处理,是生是死全靠自己。”
作为雪地车驾驶员,无论天气如何恶劣,张楠、范晓鹏和胡正毅每天都要协助机械师对车辆进行日常的保养和油料的加注,并对雪橇和物资进行检查。据张楠介绍,每次从雪地车上下来,脸上有毛发的地方,都会结很厚的冰。脸变得很黑,掉了好几层皮。
驾驶雪地车,对驾驶员的驾车技术和胆量都是严峻的考验,这一路上,他们遭遇了雪丘、冰裂隙、白化天、地吹雪等各种各样的考验。分分动魄,步步惊心。
——抵御极端恶劣天气 走在生死边缘
距中山站900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个路段叫“鬼见愁”,雪丘非常大、雪面非常硬,但今年,他们出发第三天就遇到了一个比“鬼见愁”更难走的路。张楠说,“路面的雪丘非常大,对车辆、雪橇、人员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车辆在这样的路面上走极容易出现故障,雪橇及物资容易松动,甚至掉落。对人员来说,也是很大的折磨,每天要在这样的路段忍受八九个小时的颠簸,非常痛苦。”
除了雪丘外,内陆队的成员们还经常遇见冰裂隙。冰裂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冰缝,是冰川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冰层受应力作用而形成的裂隙。南极冰盖上的冰裂隙常深达上千米。沿着冰裂隙向下望,底下是万丈深渊,根本看不到尽头。车辆一旦掉入,性命攸关。据范晓鹏介绍,有一次,一辆雪地车陷入了冰裂隙,由于这一地区有很多冰裂隙,救援时,车辆不敢过去,怕陷入其他的冰裂隙,这个时候,每个队员连成一线,用绳子捆好,去探明前方情况,有时候人走一走就掉下去了,好在提前培训过,往下掉的时候,手立刻张开,在冰面上架住,别的队员给拉上来。
从中山站到昆仑站要翻过很多山,虽然看起来不明显,但是很陡,尤其对重载的雪地车来说,雪面很软,经常陷车。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有个软雪带,是陷车的高危地区,在这种情况下,物资无法被一次性拉上去,只好把雪橇一个一个摘开,分别拉上去。张楠说:“高寒、低含氧量的情况下,进行这样重体力劳动,非常痛苦。”
最可怕的是遭遇白化天和地吹雪。所谓白化天,是指南极低温和冷空气的特殊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十分危险的天气现象。白化天来临时,天地间浑然一片,看不清景物,辨不明方向,视线也会产生错觉,分不清景物的距离和大小。地吹雪则是指大风吹动浮雪像流沙一样铺天盖地而来。南极野外考察中,若遇此种天气,死亡危险性极大。地吹雪严重时,前一辆雪地车刚刚走过的车辙,马上就看不见了,后面的车经常因为找不到车辙而迷路。有一次,赶上白化天加上地吹雪的恶劣天气,尾车由于车况不太好,已经看不见车辙,停车查看,发现确实没有沿着车辙走。GPS又刚好没电,前后都是一片白,如果此时冒然前行很容易偏离得更远,司机只好横向沿着车找车辙,人又不能离开太远,否则连自己的车都找不到。幸运的是,司机找到了车辙,留一个人守在车辙处,另一个人把车开到正确的轨道。再通过电台联络,一辆车按车辙退回寻找,这样才与大部队会合。
梦想闪耀在地球最南端:吉大南极科考人员专访(二)
梦想闪耀在地球最南端:吉大南极科考人员专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