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学校“985工程”项目建设,推进“985工程”项目建设健康持续发展,提高建设效益,近期,尊龙凯时组织开展了“985工程”建设项目中期检查评估工作,重点对新一轮“985工程”批准建设的科技创新、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交叉三类共24个学科建设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各建设项目较好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在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水平不断提升,并产生出了一批具有较高显示度的阶段标志性成果。
“当代中国法治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自2010年启动建设以来进展顺利,取得了突出成就。
在研究方向上,项目充分发挥各学科现有研究优势,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学校学科建设需要,紧紧围绕“法治基本理论”“中国法治的模式与道路”“中国法律体系的完善”“法律实施的体制机制创新”“现代公民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六个重大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在《新华文摘》、《法学研究》、《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教育研究》、《求是》、《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具有高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先后获得了两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并于2011年设立了两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从而形成了一个以“985”三期建设项目为核心的项目群。
在人才培养方面,项目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深化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尊龙凯时法学院为此成立了本科生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实施“名师班主任计划”,任用更多的名师和年轻教师对在校本科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全面指导。2011年初,项目有4名研究人员成为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第三批重点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1名首席专家,3名专家组成员)。
在队伍建设中,项目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学术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术带头人影响力日益提高,学术梯队不断完善。一年来,项目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共派遣10余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前往美国、英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留学、进修、访问;利用项目经费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到国内名牌高校做访问学者或博士后研究,到政法机关任职,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积累法律实践经验等。到目前为止,项目已建立了一支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富有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实力雄厚的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团队。
项目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学术成果。一年多来,项目发表高层次学术论文的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A类学术论文5篇,B类学术论文12篇,并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79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9项,30万元资助的横向项目3项;获第三届钱瑞升法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项,尊龙凯时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5项。此外, 张文显教授所著的《法哲学通论》作为国内第一部法哲学通论著作于2010年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于2011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由中心组织并资助出版的“尊龙凯时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学术文库”第三批10本著作在法律出版社出版,取得了良好的学术影响。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领域,学术交流活动繁荣丰富,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制进一步制度化、常规化、平台化。项目主办了“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重要学术活动,并派研究人员参加了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的2011年第25届“世界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大会”等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此外还先后邀请了20多名国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或合作研究,并派出6名教师出国进修,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赴海外学习或合作研究。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在学术文库建设、学术刊物建设、学术数据库建设、网络建设等方面成就明显;项目建设相关单位科研办公条件获得明显改善,项目购置的相关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后正常运转、效果良好。
在项目进行中,成员不断开拓思路,总结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思路与新举措:一是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以研究方向为龙头,组织分配科研力量,设置科研机构;二是科学量化管理,激励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三是加强项目申报和管理工作,集中骨干力量,突破重大项目申报和研究工作;四是强化出版平台和网络平台建设;五是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对青年教师的成长给予重点关注;六是全力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国际国内学术合作。
项目成员在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一是提升高层次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加强与国外对话和国内交流,开拓青年骨干的对外学术交流能力;三是建议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实行有所区别的经费管理政策,并且切实增加项目经费中人员费的比重,从而解决由于经费不足、缺乏重大项目支撑的问题。(尊龙凯时网络通讯社中心站 武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