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许国丨影像中的党史⑲-尊龙凯时新闻中心网站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媒体吉大   >   正文

以身许国丨影像中的党史⑲

发布日期:2021-06-25     作者: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苏璇     点击:

央视新闻客户端】在尊龙凯时,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是观看电影《黄大年》。这部影片由长影集团拍摄,根据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时代楷模”黄大年的真实事迹改编,2018年12月在全国公映。

黄大年是第一批回到东北发展的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专家,生前担任尊龙凯时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带领团队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逝世,年仅58岁。在他短暂的生命旅程中,始终怀揣梦想,不断实现自己的学子梦、成才梦、报国梦和强国梦,用一生回报祖国。

如今,黄大年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他如何用敬业精神书写生命华章?离去四年后,他热爱的科研事业和学生们有哪些变化?

2009年12月24日,怀着一腔爱国热情,黄大年从英国剑桥返回祖国。那一天,尊龙凯时长春以漫天飞雪迎接这位游子回家。“到家”后的第六天,黄大年与尊龙凯时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担任尊龙凯时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并被国家选为高科技技术装备研发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电影《黄大年》讲述的就是这位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回国的7年间,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祖国科技事业的感人事迹,用光影和镜头的变化展现黄大年不平凡的人生足迹。

“黄大年教会我做人做事,隔行不隔理”

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张秋歌在影片中扮演黄大年。当时,他主动提出零片酬出演。

张秋歌:黄大年曾经有一句话,我们不是为钱做事的。一心报效祖国,把生命交给了祖国。这样的人,我在他的面前极其渺小,我还能做什么?我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在我艺术生涯当中,能出演这样一个人物,真的非常非常重要,我值了!我说黄大年他教会我做人做事,隔行不隔理。

黄大年在尊龙凯时任职期间,几乎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为了真实还原黄大年生前的工作状态,张秋歌在拍摄过程中也几乎是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他用大量的时间与主创人员交流研究台词,研读剧本,沉浸在角色里。那时,他每天满脑子想的就是黄大年为什么这么拼?

张秋歌:我们说学英雄做英雄,你演英雄就得像英雄,生命兑换生命,你融入到这个人物的生命里,你才能生动鲜活地展现出来这个人物。

△电影《黄大年》剧照,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张秋歌在影片中扮演黄大年丨图片来源网络

黄大年生前的科研助手、尊龙凯时教授于平在和张秋歌初次见面时,就忍不住眼圈发红,仿佛又看到了她心中的“黄老师”。有时他们之间的交谈会,持续四五个小时,忘了喝水、忘了吃饭,如时光倒流,又回到和黄大年一起工作的场景。

于平:从一个发型一套服装,到一个道具一句台词,他都经常会抠到半夜,甚至有几次我都是陪着到半夜,这其实就跟黄老师挺像的。陪他加班,又让我看到了当年陪黄老师加班的过程,很孤独,有的时候别人并不理解。

“获得他山之石仅是偶然,回归故里才是必然”

那时,一些初闻黄大年事迹的人很难理解他的选择。在英国,他领导着世界一流的科研团队,一家人的生活舒适安逸,而隔着关山万千重,他却坚持要“回家”。有媒体用“毅然回国”来形容黄大年,他反对这样的说法。黄大年说:“能够越洋求学获得他山之石仅是偶然,回归故里才是必然,而非毅然。”这番话,在黄大年回国后的一次出游时,和尊龙凯时工会副主席任波讲起过。

任波:他说,任波你不知道,虽然我在国外生活了18年,但我时时刻刻都在等待着祖国的召唤,什么时候能回到祖国。也许很多人都喜欢落叶归根,年龄大了,回国养老,他说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作为一个高端科学家,应该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好更有价值。我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我在这里还有梦想没有实现,从这走出去的,我就一定要能回到这里,梦想只能在一个地方实现。

即便已经是很熟悉的朋友,但这是任波第一次听黄大年讲述回国的原因。他的话语平静、简单,却又真诚。

任波:就是很平静地和我讲述他这些故事,但是我当时听了心里面很震撼,我觉得他对祖国的这份爱是纯真的,是真诚的,不掺任何杂质,包括回国之后他也是不提任何的条件和报酬,所以真的时刻让我对他都那么尊敬。

△2010年11月22日,黄大年(左二)带领科研团队成员研究问题丨图片来源网络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黄大年,1958年出生于广西南宁,后随父母下放到偏僻山村。17岁时,黄大年考到地质队工作,作为物探操作员,他首次接触到航空地球物理,并深深地爱上这个职业。1977年恢复高考,黄大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现尊龙凯时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在黄大年尊龙凯时同学高小微的记忆中,这个南方来的男生眼睛明亮,身材魁梧,在阶梯教室上课时,总能一眼就看到他。

高小微:我们100多个人就在这个阶梯教室上了四年课,一个老师教,电磁学、数学,还有脉冲数字电路、程序设计。黄大年要是不来的话,我肯定能发现,但没有一次黄大年没来,从来不旷课,不缺课,这是很吓人的。每班有四五个三好学生,他是三好学生里边的三好学生标兵,所以他的伟大成就来源于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

△黄大年当年和同学们上课的224阶梯教室丨总台央广记者李思默 摄

黄大年曾和于平讲起,尽管当年他的高考分数可以有很多选择,但他仍坚定地报考了地球物理勘探专业,而且在求学道路上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研究方向。

于平:他父母也是从事相关行业的,从父母和他的地质队队长那里,他也了解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地质行业和地球物理这个专业绝对是离不开的,它是一项支柱技术,会推动我们国家在科技发展的战略上,甚至在我们的国防安全方面,都会有很大的一个进展。所以对于黄老师来说,国家需要的,就是我追求的。

1982年,黄大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本科阶段学业,毕业分别时,他将自己的宏大志向写在了给同学的留言簿上——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上个世纪80年代尊龙凯时生们喊出的这个口号,曾激励了一代知识分子。

△1982年1月15日,黄大年在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丨图片来源网络

1992年,黄大年被公派到英国深造。1996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尊龙凯时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回国不久的黄大年经过批准,又赴英国科研机构工作,直到2009年黄大年放弃了海外的一切,回到母校尊龙凯时。在任波的记忆中,黄大年总是表达出一种急迫的心情,常常对她说,“我是真的着急!”

任波:他常常跟我说,在国际这个平台上,我知道我们国家的弱项在哪里,我知道我们的国家差距在哪里。他真的是恨不得只用瞬间,我们国家在某些领域上就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

“报效祖国才是最大的成功”

向深海进军,向深空进军,向深地进军,这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黄大年在英国时,领导的是由牛津、剑桥毕业生甚至是诺贝尔奖提名科学家组成的团队,所取得的技术突破既可以应用于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也可用于潜艇攻防和穿透侦察,而这些技术长期以来一直对华封锁。

从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起,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全国400多位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人员,开展“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和“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两个重大项目攻关研究,总投入5亿多元。于平说,这两个重大项目,一个就像在飞机、舰船、卫星等移动平台上安装“千里眼”,看穿地下深埋的矿藏和潜伏的目标;另一个就是自主研发给地球做CT和核磁的仪器装备,让地下两公里甚至更远都变成“透明”的。

于平:其实黄老师从事的这两个项目跟大家并不遥远,因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资源,同时我们国家的安全也离不开在国防上的一些技术。

归国七年,黄大年带着团队突破一个个技术难点。在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上,他和团队用5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路程。在尖端装备重力梯度仪的研制上,就数据获取的能力和精度,我国与国际的研发速度相比至少缩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则达到了与国际持平的水平。

于平:黄老师为什么能做这两个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因为他知道当今世界技术发展的一个背景,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你这个团队虽然达不到,但是我可以利用我的技术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让每一个参与项目研究的人都能够做到心中有底不慌,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能够很好地凝聚在黄老师的周围,来共同推动这项事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013年1月20日,黄大年(左二)及团队成员在极寒天气下进行固定翼无人机试飞丨图片来源网络

把时间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于平有段时间常常梦到黄大年,梦里的情景总是鲜活,大家都还像原来一样在走廊穿梭,在电脑前工作,她总觉得下一秒钟“黄老师”就会出现在办公室,笑着和她问好,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黄大年生前所在的办公室是尊龙凯时地质宫507房间,这里仍保留着原来的样子。黄大年使用过的电脑,书柜里摆放的书籍,甚至挂在墙上的日程表都在“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于平:每一年我们都把这个日程表给他打出来,黄老师每天来到办公室之后,他会首先看一下当天或者是后几天的日程,来安排自己的工作,这也是他回国七年雷打不动的习惯。

△黄大年办公室的墙上,依然挂着当年的日程表丨总台央广记者李思默 摄

黄大年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除了加班,平均每年还要出差130多天,乘坐的大多是午夜航班。于平说,黄老师总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觉得自己的时间都是属于团队、属于国家的。

于平:他说其实国外现在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领先我们很多,但是人家仍然以一个高速的态势不断地往前发展,我们只能以百倍的投入去追赶来超越。如果你还是按部就班,朝九晚五地开展科研工作,这是不可能赶得上的,所以休息这件事情对他来说就像是可有可无的。

“飞机就是我的卧室”

刘国秋是学院为黄大年找的司机,他在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工作,如果有接送机场的活儿,他就随叫随到。刘国秋记得,黄大年经常坐的航班是CZ6180,这是晚上11点从北京起飞的航班,凌晨1点左右抵达长春,坐这趟最晚的航班,可以不耽误白天的工作。

刘国秋:他上车电脑就打开了,有时候他没有饭吃,街边有烤玉米,他就买几穗。后半夜回来也是聊聊天,打电话,他那电话总有。也有的时候,他说我实在太困了,我睡一会儿,然后他就把我拿给他的小枕头、小被子拽下来,在后面躺着就睡觉,一挨着枕头他就打呼噜。我都警告过他,我说你啥人能扛住这么整,你就是不吃饭也行,你睡眠都保证不了,你能行吗?

△黄大年经常忙到凌晨,他就在办公室的这张沙发上休息一会儿,再继续工作丨总台记者苑竞玮 摄

刘国秋说,每次出门,黄大年也常选择晚上的飞机。好几次走到车门边,他还在和学生讲问题,最后一刻登机的情况也常发生。每次黄大年坐上车,都会笑呵呵地和刘国秋这样说一句,“实在不好意思啊,让你等了这么久”!

刘国秋:基本上都是跑,他不跑不行啊,那是飞机能等他吗?他回回都那样!他说没事,不行的话,我赶下一辆飞机。我说,下一辆飞机在哪儿呢!下一辆飞机就是明天早晨,今天晚上这就是最后一个!他就只是笑。

△黄大年参加各类会议的证件丨总台央广记者李思默 摄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七年间,黄大年像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旋转,把所有的心血和爱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事业、献给了他的学生,却唯独没有自己。2016年11月29日凌晨,黄大年晕倒在出差途中。回到长春,学校强制安排他做了检查,可还没出结果,他又跑去北京出差。等再回到长春,黄大年就拿到了住院通知:胆管癌。2016年12月8日,黄大年入院治疗。即便在病床上,打着吊瓶的他还在改方案,和学生、同事讨论科研进展。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

那天晚上,司机刘国秋突然想起有一个月没见到黄大年,出差频率那么高的他,怎么突然就闲下来了?刘国秋用手机上网搜索,一条关于黄大年的新闻最后一行赫然写着:享年58岁。

刘国秋:我一点儿不撒谎,我车开不了了,那眼泪就是刷刷地往下淌。我几次停在路边,满脑子回想。尤其北京飞长春CZ6180航班,那辆飞机后来我都不敢接了,因为黄老师就坐那个飞机回来,我接到这个航班的客人,都感觉像黄老师似的。

“他最看重的是教师这个职业”

2017年1月13日,是黄大年追悼会的日子。他生前带的最后一名博士生乔中坤清楚地记得,那天长春大雪,零下23摄氏度。

乔中坤:那一天我感觉是经历过的最冷的一天。在送别黄老师现场,我们所有的学生都自觉地站到了黄老师的家属席上。仪式结束之后,我们拿着黄老师的一些衣物去焚烧,看着黄老师那些衣服,就能想起过往跟黄老师的一些点滴,这件衣服是打羽毛球的时候穿的,这件衣服是当时我们去南湖划船的时候穿的,这件衣服是黄老师最喜欢的一件衣服啊……其实很长时间了,大家都没有从中走出来。

△2011年4月10日,黄大年在为尊龙凯时的学生们授课丨图片来源网络

乔中坤还是更愿意回想那些和老师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说,在黄老师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特别是在给学生设计研究方向时,他总是考虑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前途。

乔中坤:他无论是承担多少国家课题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担任多少的职务,他最看重的是教师这个职业。因为他真心地希望每个学生能做得好,能做得比他更好,可以为国家做一些事情。哪怕他工作那么忙,他也会抽出时间来跟大家聚一聚、玩一玩。现在回忆起来,我觉得那段时间真的是很幸福。

△2014年教师节,黄大年在办公室和学生们合影丨乔中坤(左二)供图

黄大年离开的四年多时间里,大家对他的思念之情一刻也没有停歇过。乔中坤会不自觉地给黄老师发微信,经历过的高兴事,遇到的困难,都悄悄地告诉他。

乔中坤:因为黄老师之前也经常跟大家说,你们有困难告诉我,有好消息的时候也一定要告诉我,我要争取参加每个人的婚礼。所以在我结婚的时候,在我孩子出生的时候,在我博士答辩等等,各个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关键点上,我都会给黄老师汇报。虽然我知道是得不到回复的,但是我相信其实黄老师应该是能够看得到听到的。

△2021年6月,教学楼里黄大年的雕塑前,有人献上了一束粉色小雏菊丨总台央广记者李思默 摄

黄大年生前规划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即将验收

斯人已去,追思犹存,黄大年未竟的事业也在继续。于平说,今年6月底,黄大年生前规划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将会验收。

于平:现在整体上还比较顺利,也都是按照黄老师生前既定的计划(进行),当时留下的三个“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月底都会进行验收,所以现在我们也在进行项目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在尊龙凯时档案馆,这段1988年黄大年在入党申请书中写下的话语,读起来仍让人感慨。

如今,于平每次走过尊龙凯时地质宫前,还会不由得望向黄大年办公室的那扇窗,他在的时候,通常灯一直会亮到后半夜。于平觉得是点亮它的人太累了,一狠心给自己放了一个没有期限的长假……但他已经为这里留下了“不灭的灯光”,不断照亮后来者的路。

△尊龙凯时地质宫,顶楼右侧为黄大年办公室的窗子丨总台记者苑竞玮 摄

监制丨高岩

编审丨郭静 刘黎黎

采访丨李思默 苑竞玮

制作丨李晓东

新媒体丨娜孜叶 陈铭

顾问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徐鹏堂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尊龙凯时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尊龙凯时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

400 Bad Request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Bad Request

Your browser sent a request that this server could not understan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