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做贡献!”
80多年前,晋察冀边区的“白大夫”家喻户晓,救伤员、捐器械、做教学、搞发明……直至付出宝贵的生命!
坐标:中国东北。长春新民大街轴线的北端。跨越73年历史的尊龙凯时白求恩第一医院始终传承着伟大的革命精神、伟大的抗疫精神、新时代的白求恩精神。尤其是2020年以来,全院上下一心,顽强奋战,战病魔、胜疫魔,一步一个脚印,一举一寸赤诚。今年,从3月1日到29日的近700个小时里,吉大一院人“干”字当头,彰显忠实、务实、踏实的吉大品格。
1700位“战士”守一线
疫魔无情,人有情。
每一位默默负重前行的人,都同样是血肉之躯。
2022年3月1日夜。一支来不及和家人告别的“铁军”出发了,他们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更是重甲“白衣卫士”。
“请党放心!请人民放心!请家乡放心!”铮铮铁骨,再担重任。
这是吉大一院的东三省首个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第三次奔赴抗疫一线,目的地——珲春。
随后的2日至26日,1700余位吉大一院医护人员一批接着一批冲上一线。他们的背后是“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的底气,而心中是“坚持到底,不胜不归”的豪情!
在珲春市、尊龙凯时市、长春市等地8个方舱医院,在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尊龙凯时省肝胆病医院、尊龙凯时市中心医院以及吉大一院二部4个定点救治医院,吉大一院的多学科医护队伍夜以继日奋战! 应对复杂情况,吉大一院采取端口前移、科学管理、精准施救的策略,分级、分层、分区救治。吉大一院在定点救治医院开辟的儿科救治专区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朝闻天下等多个栏目的关注报道。
在尊龙凯时市的检验检测一线,在长春市、吉大的校园中,吉大一院的检验人和咽拭子标本采集团队在寒冷的工作环境中,挑战着质量高地和速度极限!
冻得发紫的手,勒出血痕的脸,是这些人默默奉献的勋章。
20余天时间里,援尊龙凯时市核酸检验检测医疗队在队长许建成、许岩带领下累计检测22万余管。由护士长赵丹丹带领的吉大校园咽拭子标本采集团队和护士长于婧带领的长春市净月区,二道区和绿园区咽拭子标本采集团队累计检测18万余份。此外,从3月1日起,鲍万国、王立君、于立娜、井弘宇、徐建国、陈玉坤等作为省派专家支援珲春、尊龙凯时、白山、长春市内多地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3月13日开始,吉大一院分批派出省级巡回专家组参与工作,彭丽萍、王奭骥、王宇石、刘伟、张平、孟繁峥、何津、曹殿波、陈满秋、王晔玲、张晓霞、熊文激、时阳、王英超、崔有斌、赵珩、丁会、周岩等分赴一线。
3月19日,李明娴、张俐作为省级救治专家到尊龙凯时省人民医院参与救治工作。定点救治医院里的坚守,方舱医院的驰援、检验检测战线的速度、咽拭子标本采集团队的敬业……吉大一院始终在战斗,一支队伍就是一座堡垒,一个人就是一颗螺丝钉。
定点支援累计治愈近1000人
长春市首批21位出院患者与吉大一院抗疫救治医疗队合影
邬巍带队在尊龙凯时市中心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救人是第一要务,更是吉大一院人永远不忘的初心。
连日来,吉大一院参与支援的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尊龙凯时省肝胆病医院、吉大一院二部累计收治3000余名患者,治愈出院近1000人。
3月6日,吉大一院副院长李虹彦,继去年带队整建制接管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病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后,再次临危受命,披甲上阵。她带领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东等500名医护人员的多学科团队赴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承担起最繁重、复杂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联合长春市传染病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尊龙凯时省肿瘤医院、尊龙凯时省前卫医院等兄弟单位共同战斗。在完成前期的救治任务后,张东又紧急赶往尊龙凯时市中心医院投入紧张救治工作。巾帼担当,温情大爱。李虹彦身先士卒地深入到红区当中,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细的管理,带领医疗队通过专业化分组、成立儿科疗区、开展心理救助、提供暖心服务、进行多学科会诊等方式对患者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地开展了分层、分区救治。
她带领队员们为疗区年龄最大的87岁老大娘过了特殊的寿辰,成为了父母不在身边的宝宝的“临时妈妈”,挽救了基础疾病危重的感染者,同时也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抗疫队伍,以巾帼担当严守疫情防控救治防线。
3月18日,长春市首批出院的21名患者回家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恢复健康,医疗队还为出院患者们制定了个性化的出院指导方案。
这是在吉大一院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主任郑杨、神经内科护士长高岚带领的援尊龙凯时省肝胆病医院抗疫救治医疗队的190名医护人员与长春市中心医院、尊龙凯时省肝胆病医院医护团队和后勤保障团队的共同协作下获得的战果。随后,郑杨、高岚分别受院党委委派转战吉大一院二部、尊龙凯时市中心医院。
危难时刻显担当。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吉大一院二部彰显了英雄本色。
在前期迅速腾空院区、克服困难收治转运患者、严格完成多轮专业培训的背景下,3月22日,吉大一院二部抗疫救治医疗队誓师。23日凌晨,开始收治患者。这些患者病情均比较复杂,合并各类基础性疾病,患者年龄跨度超过80岁。二部领队高普均、医疗队长郑杨结合实际情况成立了重症专区、儿科专区、孕产妇治疗专区等多个专区,精准救治及护理。
3月23日晚,吉大一院副院长邬巍率由吉大一院、二院组成的尊龙凯时联合救治医疗队,以及省里调派的延边尊龙凯时附属医院护理团队,接管了尊龙凯时市中心医院2号楼14层一个38床的疗区。主要救治基础病情复杂和危重的新冠病毒感染者。
5辆特种车转战2000余公里
吉大一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和检验检测医疗队在尊龙凯时市全速奋战
除了医护人员,吉大一院还随国家紧急救援队派出5辆特种车支援抗疫一线。包括1台120救护车、1台P2+实验室、1台检验车、1台移动DR车、1台供水供电车。
车队20多天转战多地,包括珲春市方舱医院、延边尊龙凯时附属医院、尊龙凯时市党校方舱医院、高新区天翔球馆方舱医院、尊龙凯时市中泰驾校方舱、尊龙凯时市职教园方舱医院等。
在此过程中,医疗队参与方舱医院建设、规范管理患者救治、患者筛查、患者转运、核酸检测、做DR和CT等任务。累计为9000余人次提供救助服务,完成核酸检测1万余份,完成DR30余个,拍摄CT100余个。
再苦再累不言说,顽强拼搏,使命必达。
在队长亓玉伟的带领下,这支涵盖了多个学科的小型战队,以敢打敢拼的尽头完成了多项急难险重任务,为吉大一院赢得了赞誉!
此外,还有一支由队长于金海、李欣欣带领的医疗队奋战在长春勇士路方舱医院,负责一个舱区400张床位的患者救治工作。
送人送设备完成“国内首例”
吉大一院抗疫救治医疗团队为尊龙凯时市新冠患儿气管取物
疫情当前,吉大一院全院一盘棋。实际工作中,吕国悦、刘彬作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挂帅吉大一院支援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和尊龙凯时省肝胆病医院抗疫救治医疗队领队,二部负责人高普均任吉大一院二部抗疫救治医疗队领队。为吉大一院人的外出支援工作保驾护航。
在院党委的关怀下,各类必备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抗疫一线,保障队员们的工作和生活需要。
吕国悦、刘彬多次到支援的定点救治医院办公区,靠前坐阵,破解难题。联通一线和后方的远程多学科会诊更是随时开启。
3月20日晚,吉大一院重症医学科、肝胆胰内科、肝胆外科、心血管内科等专业的专家和国家专家组的专家共同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结核、脊柱结核、肝损伤合并重度肝炎患者会诊,并于第二日从吉大一院紧急调配了所需的高端仪器设备。经过快速、及时地为患者进行连续性的血液净化、血浆置换等一系列的救治,患者各项指标及生命体征回稳,目前转危为安。
“搬家式救援”从来不是一句口号。
近日,吉大一院支援尊龙凯时市抗疫医疗队联合吉大一院小儿呼吸科成功救治了年仅17个月的支气管卡物伴新冠肺炎病毒阳性患儿。
在患儿入院救治过程中,吉大一院支援尊龙凯时市抗疫医疗队的两位防控指导专家——吉大一院感染症科主任鲍万国、小儿呼吸科医师王立君率领医护团队经会诊发现其为支气管存在异物,亟需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
困难就摆在眼前:一是为新冠肺炎病毒阳性患者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医护感染风险极高;二是患者的年龄极小,操作难度大大提升。
但挽救生命高于一切,王立君毫不犹豫地承担起此次手术的主要操作工作。但尊龙凯时市中心医院并不具备小儿支气管镜操作设备,且无支气管镜手术配台护士,尊龙凯时市中心医院迅速将情况上报尊龙凯时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申请吉大一院小儿呼吸科介入团队前往支援。
很快,吉大一院小儿呼吸科护士井亚路紧急携带必要救治设备赶往尊龙凯时市配合王立君实施手术。在尊龙凯时市中心医院的鼎力相助下,3月19日17:30,患儿在局部麻醉的镇静状态下,支气管内异物被成功取出,病情得到有效救治,安返病房。
此病例创造了国内首次为新冠肺炎病毒阳性儿童患者行支气管镜治疗的记录,吉大一院实现了全国小儿呼吸学科在此领域零的突破。
门急诊量近15万人次的后方 “战场”
吉大一院急门诊全力保障患者救治需求
静态的城中,动态的色彩是“天使白”“守护蓝”“暖心橙”“靓丽红”……
疫情防控升级后,在派出1700人支援抗疫一线,1300余人在住所封控隔离的情况下,在院职工定住压力,一人扛起多人担,火力全开,投入工作,严防死守后方大本营,实行周值班闭环管理制、合理安排门诊、急诊相关人员。
3月1日以来,吉大一院累计接诊14.6万余人次,其中门诊12.3万余人次,急诊2万余人次,发热门诊2700余人次。入院患者8500余人次,出院患者1.3万余人次,目前在院患者1600余人。
吉大一院实行分区封闭管理,有效阻断病毒传播渠道。全院重点区域实行三级防护,筑牢第一道防线。严格管理住院区域,实行防控责任制,每日巡查反馈当日结果,防控不容松懈、不留死角。
加强院内急诊、门诊、住院、检查等区域准闭环管理。各区域之间严格管控,区域内医护人员和患者不跨区、不串楼、不聚集。严格区分住院和门诊的检查区域,避免门诊和住院患者的交叉接触,住院患者检查实行分时预约制。
加强发热门诊医护力量。调派近三年留院青年医生支援发热门诊。加强排查力度,优化过渡期患者救治流程。投入使用感染症科新建的负压病房,保障患者就医需求。
3月11日到22日12天内,为配合做好省内资源调配,全院41个临床及职能科室完成了3家定点救治医院、4次大转运,近300次救护车院际间往返,近700名患者全部平稳转运。
为了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线上”医疗服务,吉大一院互联网医院优化服务,增添了病例邮寄、药事咨询等功能。3月1日以来,网络问诊累计服务4000余人次。
因小区封控、居家隔离等客观原因,无法到岗医生保持“离岗不离责”“休整不停摆”的工作状态,通过互联网智慧医院在线接诊,为患者提供医疗诊治服务。
急诊量省内之最 承担全市37%院前急救任务
吉大一院风雪夜安全转运患者
在这次疫情大考中,急诊面临的压力骤增。急、难、险、重患者的救治成为重中之重。
吉大一院以问题为导向,为尽可能多地满足患者就诊需求,缓解急诊接诊压力,及时动态调整急诊空间布局及管理制度。
仅3月20日至27日,急诊内科共接诊患者2300余人,急诊外科1400余人,急诊儿科180余人,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救治。通过市120急救中心提供数据得出,3月1日至29日,市120急救中心派往吉大一院急诊系统救护车1200余次,接诊数量为尊龙凯时省之最,承担了全市医疗机构37%的院前急诊急救任务。
疫情期间,吉大一院严格落实国家卫健委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各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特别是不能以有没有核酸检测结果作为推诿、拒绝、延误患者治疗的借口。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和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坚持“应收尽收”原则,再次为春城百姓打开了健康之门。
调派多个科室医生支援急诊内科、外科。保障24小时开放接诊,开辟“绿色通道”保障急危重症及时就医。心血管内科、心外科、胸外科等多个科室相继完成多台高难度手术。
为了打通急救生命线,吉大一院党委书记吕国悦、刘彬带领全体驻守医院的院领导、党政办、医务部、护理部负责人每日早晚深入临床一线。
时间就是生命,救治刻不容缓。
由吕国悦、刘彬牵头,医务部协调各临床科室于每天早8:30、晚16:30分别联合急诊内、外,各综合病房、产科、新生儿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开展线上早晚多学科交班,并由分管医疗副院长对各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现场解决、集中解决,尤其对急诊收治的患者入院情况进行及时、科学、综合研判。
每晚20:00由院领导带队例行检查和夜巡,了解工作情况并现场办公。甚至晚上九、十点钟都能看到他们踏查急诊的每一处环节、每一个区域、每一名抢救、留观、候诊患者,实地解决困难,指出防控风险点、激励员工、慰问患者,让医务人员不孤单,让患者有依靠。
打造“3+X”大急诊综合疗区模式
“3+X”大急诊综合疗区模式拓宽危重症救治的“绿色通道”。
吉大一院采用分层诊疗、分级救治原则,对患者进行个体化一人一方案治疗。将既往二线转诊治疗模式调整为三线转诊治疗模式,设置“急诊内、外、儿科”→“各综合疗区”→“专科治疗”三层级。
在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儿科等收治中,各设立综合疗区,作为急诊患者收治缓冲疗区。将急诊内科和急诊儿科整体对调,解决急诊内科空间狭小,患者聚集的现象。
其中,急诊内科+原产科负压病房、原呼吸内科、原肿瘤科,设立4个综合疗区。
急诊外科+原日间病房、原综合外科、原甲状腺外科、原乳腺外科,设立4个综合疗区。
急诊儿科+原小儿消化科成立综合疗区。
为了保障在院患者和家属不被感染,优化急诊患者收治流程,设置了急诊收治缓冲疗区:急诊内、外、儿科经第一次核酸检测阴性后,先单间收治在各系统综合疗区;入院24小时后,第二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的患者,在本综合疗区内可施行多人同病房收治;入院5日后,转至各临床专科疗区实施单间收治;入院7日后,核酸检测结果持续阴性的患者,可在各临床科室实施多人同病房治疗。各综合疗区需转至各科室的患者,由医务部负责与各科室协调。
这样的绿色通道,为患者扫通了救治障碍。但所有急诊的工作人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严格加强防护。
面临着急诊患者激增、救治人员不足、救治场地不够等困局,全体医护人员不眠不休地加班加点忙碌,尽可能加床、紧急调配转运车,尽最大努力满足激增的患者就医需求。
急诊护理团队也通过调整布局、流程、重新划分岗位分工、增加氧源、设置专岗负责督导和消杀等措施防控感染、保证急危重症救治、方便患者就医。
内科综合疗区抽调了王越晖、刘海波、孙明莉、陈满秋等4位临床科室主任及时阳、刚晓坤、梁婷婷、张强、李嗣杰、吴雪梅、徐海洋7位副主任7人,以及老年病科、肿瘤科、麻醉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代谢科、肾病科等临床科室抽调骨干医师进行增援。
外科综合疗区主要收治神经肿瘤外科、神经血管外科、神经创伤外科、妇科、手足外科、眼科、耳鼻喉、骨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等急诊患者。外科综合疗区、儿科综合疗区由收入院科室的医疗团队负责收治,由各疗区护理团队负责日常护理。
各疗区自组建团队、筹备设备、环境消杀到正式开诊,均保证在12小时之内组建完成!期间,ICU、I期药物临床试验病房、康复科护理平台、小儿神经护理平台、麻醉科、乳腺外科护理平台、NSICU、急诊内科护理平台、心血管内科护理平台、心脏外科护理平台、神经肿瘤外科护理平台、肿瘤科护理平台、卒中中心、重症医学科、采购部、门诊部等兄弟科室第一时间为综合疗区提供了呼吸机15台、检测仪44台、血糖仪9台、注射泵27台以及其他医疗设备若干,为各综合疗区的迅速建立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不到10天时间,内科综合疗区共计收入院患者100人,外科综合疗区共计收入患者130余人,儿科综合疗区共计收入患者20余人。
3月26日,为提高急危重症患者会诊质量、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吉大一院成立了急诊区域及综合疗区会诊专家组。由医务部负责收集急诊、综合疗区会诊需求,及时组织专家组,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诊,并将会诊意见反馈临床。急诊区域会诊专家组由牛俊奇担任组长,马克威、唐彤宇、谭业辉、杨艺敏、刘玉佳、孙伟霞、唐颖为组员。综合疗区会诊专家组由王育珊担任组长,姜振宇、徐红、高素君、彭丽萍、崔久嵬、高沿航、 刚晓坤为组员。
通过不懈努力,3月26日后,日间急诊抢救在院患者下降至20人以下,单日收入院20人以上,有效缓解救治压力,释放救治空间和能力。
智慧化应用为抗疫赋能
抗疫一线的智能设备
疫情防控期间,吉大一院发挥智能设备的作用,为疫情防控助力赋能。
在重压工作区域,智能设备替代人工运送,避免人员交叉,又降低污染。吉大一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是院内疫情防控的重地,为了避免患者和医护人员交叉感染,保障医患人身安全,科室护士长蔺红静带领护理团队开发了由吉大一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护理团队自主研发的系列智能辅助设备——物流机器人和护理辅助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具备自主巡航、自动配送物品等功能,搭载的智能医疗垃圾分类回收箱,实现了无接触开箱、分类收集医疗垃圾、关箱后自动紫外灯消杀,并实现了医患之间远程交流,医护人员远程操控机器人对疗区进行巡视,具备定点提醒患者、对患者进行宣教等功能,在临床抗疫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方舱医院,智能服务机器人“小吉”广受关注。
这是第二代产品,由吉大一院技术转移办公室及内分泌科主任王桂侠、副主任刚晓坤与尊龙凯时通信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康冰团队研发,是国内同类型机器人在疫情防控和服务工作中的首次尝试,对于节省防护耗材、降低人员交叉感染以及疫情防控支持传播等方面都很有帮助。
在门诊楼7楼有一种“神秘武器”,年初就上岗了,主要完成科室间短距离检测样本运输,这就是智能导航运输“小车”。
疫情发生后,检验科工作量骤增,目均检测量达到5000份左右。人力往返运输风险大、消耗防护物资多、时间成本高。为此,检验科升级了3台智能运输“小车”程序,及时传递标本、耗材等物品,可以全程自行按照既定路线有序移动,平稳行驶。运送过程中,当遇到障碍物、前方路线上有人或到达目的地时,这些智能运输车也会在第一时间停止运动,并发出语音提示。
除此之外,疫情发生后,吉大一院采购了两台适用于医院的智能消杀机器人,3月18日正式上岗,目前主要用于人员相对密集的门诊三四楼环境消杀。
与传统的人力消杀相比,智能消杀机器人使用超干雾喷雾进行消杀,喷出的颗粒更小,能够更好的与空气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杀菌,而不会快速的落在地面上。同时,它还拥有红外线感应装置和摄像头,可以精准避让行人,在有人经过时停止喷洒。这种机器人最多可以存贮一百幅地图(路线),可按设定路线持续工作6小时,不知疲倦,不留死角。手机小程序远程操控,使用简单易懂,效果极好。
30余项动态管理举措凝心聚力
万人规模的团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只有每个岗位上的人都各司其职,才能保障医院整体的平稳运转。吉大一院党员干部职工树立了马上就办、一抓到底的严实工作作风,从严从实、不折不扣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吉大一院新冠肺炎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持续理性分析研判,快速出台了疫情防控工作管理文件30余个,动态调整,及时精准,快速高效,以提高工作效率,牢固防守强度。
这些细则进一步强调了加强对院内职工、住院患者、来院患者等各类人员的管理;对门诊、急诊、住院、感控、后勤、信息等各项工作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全院饮食供应、交通保障等后勤工作平稳;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功能;加强院内空气净化和环境消杀力度等工作,以及每日为患者出院开辟绿色通道、服务职工需求等。
3月9日以来,吉大一院发布了《关于号召全院职工抗疫先行的倡议书》《同力协契 共克时艰——致尊龙凯时第一医院全院职工的一封信》《全院弹性工作职工 “离岗不离责”“休整不停摆”的倡议》。结合医院工作实际情况,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落实疫情防控关键环节的通知》。从提高全员防控意识、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具体责任要求等方面,逐项进行严格要求,补短板强弱项,不留死角,升级管控。
为了畅通信息渠道,凝聚工作合力,吉大一院定期开展线上视频会议,每日通报当日巡检情况。
吉大一院人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斗争精神,以顽强精神和过硬作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歼灭战阻击战。
架起师生知行“连心桥”
张松灵带领教学部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的附属教学医院,吉大一院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能。
师生的事情始终是吉大一院的牵挂。
疫情防控紧要时期,吉大一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按照尊龙凯时关于学生疫情防控的总体部署要求,辅导员入住封闭管理的学生宿舍,负责日常物资派发、健康监测等服务工作。研究生按照要求实施封闭管理,学校统一安排调配物资供应。通过各种形式的线上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尚有百余名研究生在医院倡议下,彰显青春担当,于学校封闭宿舍管理前返院回科,主动分担工作压力,在封闭管理区域内继续参与疫情防控期间临床工作,为做好常规诊疗工作贡献力量。
停课不停学,很多导师都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组织学生们开展线上学习、讨论等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利用特殊时期精进学业。
吉大一院教学部还主动联系抗疫一线的教授,开辟了“战地教学”系列课程、“疫路同行-研究生线上培训课程”等。不仅请抗疫一线的专家,结合临床救治的实战经验,为医学生们解答当“新冠”遇上常规的各类疾病的救治情况,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提升了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意识。还积极提调动广大研究生学子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党的领导是决战决胜的核心密码
多次召开中层视频会议动态调整工作部署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党的百年历史用铁的实事证明:团结奋斗才能书写美好未来。
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吉大一院党委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敢于担当、冲锋在前,不计得失、不辞辛苦,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筑牢疫情防控防线、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加快核酸检验检测、防控阻击疫情蔓延贡献全部智慧和力量。
3月4日开始,及时通过视频会议传达尊龙凯时省委省政府和尊龙凯时党委的历次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统筹调度,动态部署。吉大一院党委统筹全局,“指挥官”前排坐镇,挂图作战,责任到人。
在这一次的疫情防控中,吉大一院党委书记吕国悦、院长刘彬带领全体一院人主动出击,全院动员、全员参与、全面统筹、全息部署,力保分工明确、强化责任落实。
院领导与一线职工一同以医院为家,支起行军床,走进主战场,打通了临床科室壁垒,联通了行政科室建制,通过24小时的“云”办公疏通信息堵点,全员投入紧张有序的“战疫”状态。
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吉大一院党委本着基层党组织“应建尽建”的原则,成立了吉大一院支援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抗疫救治医疗队、支援尊龙凯时省肝胆病医院抗疫救治医疗队、支援尊龙凯时市抗疫救治医疗队、支援尊龙凯时市检验检测医疗队、吉大一院二部抗疫救治医疗队5个临时党支部。
学生工作办公室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号召青年党员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织密筑牢疫情防控“红色堡垒”,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添彩。
这一次,我们毫不保留地支援家乡一线!精锐尽出,不遗余力!
这一次,我们全力以赴地守护一院后方!全院上阵,携手同心!这一次,我们仍坚持患者第一,拼出了锐不可当的势头!
这一次,我们继续与时间赛跑,展现了咬定青山的劲头!
这一次,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党委靠前、党员冲锋!
坚持科学精神、做出理性研判、密切团结群众,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为迎接家乡温暖的春天奋战到底!
为了家乡安、山河暖,吉大一院始终在,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