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理中国】平稳有序推进“国优计划”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尊龙凯时新闻中心网站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媒体吉大   >   正文

【聚焦学理中国】平稳有序推进“国优计划”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23-11-09     作者:张雷生      编辑:毕雁 余金金     点击:

中国社会科学网】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简称“国优计划”《意见》)。随着“国优计划”《意见》的发布,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笔者认为,要想使“国优计划”贯彻落实好《意见》中的各项制度设计,确保该项政策行稳致远,需要入围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从以下几方面认真思考和发力。

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营造“国优计划”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国优计划”《意见》发布后,有赞成和拍手叫好的,认为这是国家着眼于强化基础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师培育做出的重大尝试和创新,是对于师范教育的重要有益补充;也有反对和褒贬不一的,认为这是教育部鼓励重点院校去挤占和挤压普通师范院校的办学空间和人才培养。笔者认为,对于国家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推出的每一项教育政策,包括学界在内的社会各界不妨冷静思考,换个视角来全面看待政策可能诱发的变革以及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对“国优计划”充满期待和希冀的同时,其实更需要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尤其是师范教育领域和高等教育领域的业内人士给予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确保一项好的政策不仅停留在顶层设计层面,更能够落实到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具体实处,更能够确保教育政策契合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际需求,用高水平的师资培育来有效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而服务国家教育强国建设,能够确保“国优计划”政策释放其综合政策价值,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而不是成为悬在半空中无法落地的“另一只靴子”,甚至让民心工程成为“豆腐渣工程”和“烂尾工程”,成为百姓街头巷尾茶前饭后谈论的“瞎折腾和瞎胡搞”。

从笔者多年来关注和调研国内外教师教育政策的经历和感悟来看,“国优计划”的实施,有其不可替代的积极示范效应,对于激活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培育,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首先,将能顺应和满足包括首批入围“国优计划”高校在内的高等教育机构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职业发展和规划的客观现实诉求和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认可度。从新闻媒体近年来的报道来看,关于名校毕业生应聘中小学教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固然这种现象背后有着诸多客观影响因素,但这也客观上反映出我们的高校毕业生对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有着自己全面系统的价值判断和职业发展定位;其次,“国优计划”的推进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入围高校学科门类齐全的学科专业优势,便于培养出学科基础宽厚且发展全面的基础教育从业者;再次,“国优计划”的提出对于不少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而言,不可避免地将带来很大的冲击和震撼效果。“国优计划”能够在基础教育阶段师资培育领域发挥好“鲇鱼效应”,搅活和带动教师教育的发展,重新谋划布局,最终提升基础教育阶段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首批入选“国优计划”的高校要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

切实把设计好、落实好、执行好“国优计划”作为贯彻落实好“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的具体实践,积极回应好党和国家关于重点高校的殷切期待。高校不仅要将入围“国优计划”当作荣誉,更要将其当作党和国家对于自身办学实力和培养优秀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信任,当作一份沉甸甸的嘱托和职责,不辜负党和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学校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强化优质教育服务供给能力的厚望,并将“国优计划”真正当作考验学校自身人才培养是否具有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的能力,检验人才培养是否做到宽口径厚基础,具备了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能力,而不是当作被硬塞给的“包袱”和“拖油瓶”,甚至“烫手山芋”。

这从客观要求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要上下同心,齐心协力,科学谋划和论证设计培养方案。秉承“教育强国功成不必在我,强国建设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和勇气,切实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包括“国优计划”人员的科学选拔遴选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权重占比、程序和标准,专兼职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师、指导教师等在内的师资队伍配备,专业课、选修课、教育学心理学等核心模块在内的课程体系建设,包括优质中小学在内的稳定和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和实习基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分类和范畴以及论文的开题、中期考核、毕业答辩等在内的质量监控体系,“国优计划”入学人员赤诚热爱教育事业和关心关爱学生等教师核心素养体系。

入围高校要积极盘活校内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资源

站在服务和赋能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顺利实现的高度盘活资源,尤其是关于人才培养最关键和最核心环节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授课教师师资力量团队组建、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模块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革新,要深刻理解并牢牢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尤其是把握培养面向未来即将走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岗位教师的客观培养规律。客观来讲,国家遴选首批30所高校率先开展“国优计划”,正是看中了这些院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以及社会影响力强劲、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学科专业门类齐全等一系列办学优势,问题是将这些优势实现并集群赋能到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这项工作上来,培养出能够引发师范教育或者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变革,担当起提升乃至振兴国家整体基础教育发展水平重任的优秀中小学教师。

入围“国优计划”的各高校要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打破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学科壁垒和管理壁垒,切实盘活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优质资源,培养能够承担“国优计划”中各个课程模块的任课教师,完善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配备起来一支能够高质量承担起教育学、心理学、科技史等学科方面课程的优秀师资。配备的师资队伍要熟悉教师培养内在规律和课程设置的科学要求,熟悉中小学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将学校的实验室、工程中心、博物馆、运动场馆以及附属学校等学科资源合理利用,更好地服务入选“国优计划”专项计划的学生。目前一些高校出现包括人员选拔、课程讲授、论文开题答辩、毕业实习和就业在内的每个环节都有单位有部门有人员在负责,却成为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因为没有明确具体责任边界,缺乏整体设计和通盘考虑,最终导致“人多四靠”“三个和尚没水吃”,看似都负责,其实都不负责,出了问题却相互推责的尴尬局面。打破壁垒需要学校在顶层设计时通盘考虑、整体谋划,协调和处理好相关学院(专业和系所)具体人才培养单位之间的关系,打破人才培养在跨学院和跨学科专业中间存在的“玻璃壁垒”和“数字孤岛”。

各入围高校要深入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

要把该专项计划和学校其他招生宣传放到同一个重要位置上来,或者说将“国优计划”招生宣传作为学校整体招生宣传的一部分,而不要将其与整体招生宣传环节割裂开来,甚至将其作为“捎带品”或者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份外”工作。这就需要学校在制定招生计划和实施招生宣传的具体实施环节做到“深入解读、准确理解、认真思考、科学谋划、超前设计、精准投递”,也即,学校招生宣传部门要对于“国优计划”的政策有深入的了解,熟悉和准确把握“国优计划”的性质和定位,认真思考哪些人群可能会是对“国优计划”既感兴趣又有热情还有志向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潜在报考者,科学谋划招生宣传工作的每个环节。

具体而言,包括协调学校内部各相关人才培养单位制作个性化、特色化和时代化、信息化的招生宣传材料,打破原来的招生宣传材料各专业都是同一个模板、同一个内容的“大水漫灌”传统模式。组织校内既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或者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又熟悉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具体流程和要求,最好还能了解基础教育教学和中小学日常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的教职员工加盟到“国优计划”的招生宣讲工作中来,将“国优计划”包括遴选标准、程序、修读学分等具体培养要求、课程模块体系、授予学位类型、奖助学金、未来就业预期和去向等政策的利好讲深讲透讲明白,做到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既要强调和突出彰显从事教师职业的高尚情怀,鼓励大家成为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的传承者、接班人和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又要给大家讲清楚走上三尺讲台从事中小学教师教育所必须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和任教学科专业必需的知识素养和信息化、国际化、专业化在内的核心素养,真正讲到感兴趣同学的心窝里,实现招生宣传工作的精准化,提高招生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各入围高校要着眼服务区域社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局

充分挖掘和释放“国优计划”的政策红利,实现“国优计划”顺利有序、科学规范的推进实施,并与区域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之间达成耦合联动、共生共赢的良好局面。教师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育,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突出强调对于学习者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国优计划”的人才培养环节对于学习者实践能力方面的高标准严要求当然更不例外。笔者仔细研读和分析了首批入选“国优计划”的高校,欣喜地发现这些高校都拥有着包括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中学、附属高中等在内的、丰富的附属教育资源,这无疑在课堂观摩教学、板书和教学课件设计、撰写教案和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学生心理疏导、顶岗带班实习、学生行为干预等实习和见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为“国优计划”培养的学生提供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条件和优势,能够切实发挥好随堂听课、观摩课、代理班主任、见习和顶岗实习以及试讲、三笔字比赛,讲课大奖赛等教学实践环节独特而不可或缺的重要育人功能。

与此同时,在上述实践教学环节,这些附属学校通过鼓励和引导甚至资助校内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学和管理名师团队担任“专业实践导师”对来校实习、见习的“国优计划”学生进行认真负责的“传帮带扶”,也将发现和培育出富有教学天赋和潜力的教学新秀、名师新苗,为这些学生毕业后顺利入职做好“无缝对接”。当然,更鼓励国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来支持和鼓励引导这些“国优计划”的学生完成学业后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偏远地区和教育发展不均衡相对落后和欠发达地区任教,积极回应和化解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教育发展相对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客观矛盾。

强化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

发挥重点高校自身所拥有的学科专业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实践平台丰富等人力和智力优势,不辜负党和国家对高校服务和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首先,在师资队伍配置和研究生导师选配方面,要将那些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富有教育教学和实践经验,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有仁爱之心和渊博学识,关心和关注中小学基础教育发展的优秀教师配备到“国优计划”的授课教师和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中来,切实发挥好名校名师培养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的“星火燎原”示范效应;与此同时,建议入围“国优计划”的高校秉承“开门办学”理念,积极引进和聘请学校所在地包括自身附属中小学学校和辖区内优质中小学中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担任“国优计划”的校外实践导师,聘请校内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高水平教师担任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教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导师”,有“国优计划”所依托的校内包括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具体学科的专业课教师担任“首席指导教师”。借助上述既分工明细又密切合作的“三导师”组成的导师组制度,无缝对接和负责“国优计划”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师教育核心课程、实习与见习等实践课程的学习和日常管理与指导服务。

鼓励“国优计划”学生在征求导师团队意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学生发展发育和学习成长的实际,遵循“理论从实践中来,理论又回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强调培养“国优计划”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来确定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和题目。譬如,选择学生学习评价、课程与教材、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班级管理、教师领导力开发、学习动机与效能感、学校事务管理、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学习环境和氛围、教学方法、教学胜任力、校园欺凌与防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职业发展与规划、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校园安全、校本课程开放、教师核心素养等相关主题作为其硕士论文的选题,从而有效赋能和解决“国优计划”同学在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诸多现实棘手问题,使得“国优计划”的首批学员能够因该项计划行稳致远,在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综上所述,“国优计划”的推出和实施,犹如一颗破土而出的幼苗,不仅需要来自教育主管部门从政策、制度、资金、资源等层面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扶持来为其“保驾护航”,更需要承担“国优计划”的项目高校领导及相关部门、院系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将其作为高校积极参与国家教育强国战略建设的有力一环,把“国优计划”宣传和贯彻落实以及人才培养效果与质量当作检验高校教育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监测指标。与此同时,也需要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宣传和学习,推广该政策并做出专项计划安排,让有专业背景和有能力且饱含热情的老师参与到该项计划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来,让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青年学生了解政策、熟悉政策,为有志于投身教育事业从事教育教学的青年学子解除后顾之忧,帮助他们做出职业发展规划的科学决策和未来发展的合理选择。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尊龙凯时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尊龙凯时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

400 Bad Request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Bad Request

Your browser sent a request that this server could not understan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