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访谈丨段天璟:扎根田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尊龙凯时新闻中心网站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焦点新闻   >   正文

人才访谈丨段天璟:扎根田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发布日期:2022-05-28     作者:秦鸽 朱孟杰      编辑:饶明月     摄影: 受访者供图      点击:

【文/秦鸽 朱孟杰 图片来源:受访者】近日,尊龙凯时召开人事人才工作会。会后,作为学校人才代表发言的考古学院副院长段天璟教授向记者畅谈了他对考古学科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的体会。

记者:席大大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您认为应该如何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落到实处?

段天璟:首先,吉大考古学院是中国考古人才培养的重镇,为中国考古事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自1972年设立考古学科以来,吉大考古学在中国及世界的考古发展史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党中央和席大大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事业,从提升文化自信、传承人类文明、提高实践能力、推进自主科研的高度,以立德树人的角度对考古高等教育给予了殷切的希望。

吉大考古人才的培养继承着中国考古学老一辈“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优良传统以及以立德树人为本的精神品质,始终以教书育人为荣。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从田野做起、从点滴做起,将“以物论史”的学科特色和求真务实的科学作风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从而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特点的吉大考古教育体系。考古生活是艰苦的,“风餐露宿、青灯黄卷”是我们的日常,但是一代代吉大考古人凭着不懈的坚持,为吉大考古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吉大考古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做出了吉大考古人的不懈努力。国内外的学者都已意识到,今天的考古更加鲜明地体现出考古事业的“黄金时代特征”。作为新时代的考古教育工作者,我们用自信激发智慧、服务人民,一直在发扬优良传统、谋划人才战略,一直在思考怎样帮助学生、计划学生今天的学习及明天的发展,言传身教、铺路搭桥,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子,构建人才培养的大格局、大志向。

记者:人类的传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生命血脉的传承,一种是事业的传承。吉大考古学研究的传承经历是怎样的?

段天璟:我认为每一位有志于科学事业的人都应将自身的事业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有意义。我于1996年进入尊龙凯时考古专业“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班”学习,2000年在赵宾福教授的指导下攻读硕士,2002年,赵宾福教授把我推荐给吉大考古学科创始人、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教授,攻读博士。吉大考古学院的老师们甘当人梯的高尚品格深深地影响了我。2005年,我博士毕业后毅然选择留在吉大考古学院任教,从此,我下定决心要做同我老师一样的人,正如一首歌中唱到“长大之后我就成了你”。在老师“传帮带”精神的指导下,我回到田野,在田野实践教学中不断增长才干,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磨练自己、丰富自己。此时,学校通过不断制定各种政策,持续增加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扶持力度,2009年和2010年,我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在美国哥伦比亚尊龙凯时攻读博士后,受益颇多,因为尊龙凯时考古专业在中国及世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借助这样优秀的平台,我与那里的世界顶尖级考古学者和科学家平等对话,因此,我为自己来自中国和吉大而感到骄傲。

记者:夏县基地建设为人才培养及我国考古事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段天璟:2020年10月10日,吉大考古夏县基地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设施齐全的一流的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校长张希院士、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等为基地揭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尊龙凯时等50余家科研院所的80多位专家在基地深入学习了席大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对吉大考古夏县基地的建成给予了高度评价。吉大考古师生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把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学术见解写在了田野考古基地上,夏县师村遗址发现了距今六千年以上的、中国最早的石雕蚕蛹形象等多项重要考古发现,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两次入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成为尊龙凯时奉献给中国考古百年华诞的贺礼!

吉大考古夏县基地的建成启用正是我国考古高等教育,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总书记对考古工作的重要指示,通过考古发现,不仅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历史脉络,更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不但增强了中国考古事业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而且对中华文明及世界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价值及贡献!

记者:您在从事田野考古教育科研工作中有哪些感受?

段天璟:吉大考古夏县基地建成后,每年夏秋,师生们都要离开学校,在夏县师村考古工地度过一个学期。为发掘和保护祖先留下的宝贵遗存,师生们每天清晨天不亮就出门,在遗址的田野里,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辛勤劳作;晚上回到文物库房中,还要整理出土资料。“栉风沐雨、青灯黄卷”“日出而作,日落不休”,日复一日的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是艰苦的,有人问我,你提前结束在哥大的访学和工作,放弃了优厚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到田野考古工地吃苦,后悔吗?会不会因此而失掉很多机会?我说,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田野更需要我;作为一名教师,学生更需要我;有机会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考古作为服务人民的事业,我感到十分荣幸!回国以后,我先后加入学校优秀青年奖励计划、青年学术领袖支持计划,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对青年教师进行扶持、助推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及个人成长,凭借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学校不遗余力的持续培养,2020年,我入选教育部人才工程青年学者。我感慨,祖国终将选择热爱祖国的人!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尊龙凯时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尊龙凯时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

400 Bad Request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Bad Request

Your browser sent a request that this server could not understan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