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晓蔚 图片来源: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谁来改”这四个关键词,曾是一年前尊龙凯时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讨论的热点。会议围绕贯彻落实尊龙凯时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座谈会精神,深化学校医学教育改革,推进学校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主题,分析了学院医学教育工作的现状、发展瓶颈和堵点难点,聚焦强化教学主体职能,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好方法。学院党委集思广益,凝练关键举措,为学院创新办学做出了全面部署,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一年后的今天,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院以4个“关键词”为起笔,采纳了干部、教师提出的涵盖医、教、研、管的44条“金点子”,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探索创新临床医学教育教学体系,在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探索新医科建设的道路上铺就了精彩的答卷。
锤炼基本功:夯实医学教育根本 专注教学质量提升
推进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乃学校的神圣使命,也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专注打造一流的教学质量,多措并举,把夯实教学、实践的基本功放在首位,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为突破口,以此,筑牢医学教育之根本。
学院首先开展了教案评比活动,一篇篇书写整齐的教案在评委们的手中传阅。经过教研室互评、推荐和学院综合评选三级台阶,最终,进行教案外审,教案评价为A、B、C、D档。结合外审反馈结果进行分析,学院又进行了教案书写质量培训及督导,分别从基本功以及现阶段教案书写理念进行了培训。评比活动使得教案书写和内容的质量赢得了全院教师的重视和广泛参与。广大教师认真按照学院的计划安排有序推进和整改。本学期“在线教学”进站时,学校督导专家对学院教师教案进行了抽查,第二医院教案质量整体获得“优秀”。
去年12月1日,学院信息交流中心的讲台上,主讲人、临床基本能力与素质培训团队负责人金珍婧教授正在围绕智慧课堂的概念以应用进行了详细讲解和经验分享,校内外100余名教师聆听了讲座。这是学院开展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大讲堂系列培训”的首次培训,线上、线下同步直播。截至目前,首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大讲堂活动已经开办了4期。“大讲堂”以实用性、时效性、精准性的理念,针对教师当前的教学需求以及薄弱环节进行了契合式的培训、示范。这是学院以此激发教师创新意识、更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努力推动教学改革高质量发展,引领教师们在教学事业上不断求实、求真、求确的重要举措。同时,为打造研究型教学骨干团队,提高教师申报教学课题、教学成果、教学奖项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生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治本之策。去年,金珍婧主任还带领“临床能力与素质培训团队”开展了80余次住培学员和研究生专硕学员的执业医师集中培训,累计培训学时数达160余小时,组织开展模拟考核10余次。学院住培学员执业医师正式考试通过率又创新高,比前年提高了 21.61%。为了推进住培管理提升,学院开展4次督导评估复评工作。每季度学院组织院内各专业基地主任、教学主任作为评估专家,开展自评与反馈。今年学院首次开展网络督导评估,邀请的6名国家级住培评估专家,根据国家住培评估指标要求,在轮转安排、师资条件、入科教育、出科考核等方面进行点评,总结各专业基地住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
根据白求恩医学部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学院成功开展了2021-2022学年秋季学期医学微格示范教学指导工作。参加活动的75名教师,将平时45分钟课堂内容压缩至6-8分钟予以呈现。专家围绕教案、PPT、板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点评指导;学院开展的外科临床技能培训“新起航”项目,大力发展青年医师规范化技能培训,提高青年医师的外科基础技能,帮助青年医生快速成长,这一项目已在研究生培养专业全面展开。此外,学院各专业还举办了“教师团队集体试讲”、教师教学能力专项指导活动,这些活动使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教学、实践基本技能得到了进一步锻炼,解决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和难题。
今年3月9日,北京尊龙凯时人民医院继续教育处刘婧副处长应邀,以《医学模拟在高校附属医院中的应用》为题,为全体申请第二期医学模拟认证的教师、院内对医学模拟教学有兴趣的老师进行培训。这是学院为了实现医学模拟教学可持续发展,优化学院实践教学师资梯队,加强培训教师的技能操作能力与医学素养,实现医学模拟教学师资培训的标准化、同质化的又一举措。学院曾代表尊龙凯时参加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尊龙凯时生临床技能竞赛,荣获了全国特等奖的殊荣,依托大赛积累了一批业务能力过硬、理论基础扎实、临床思维敏捷的指导师资。自启动医学模拟教学准入认证工作以来,通过优秀指导教师的“传帮带”,持续不断地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了学院实践教学水平。
对于25名入职新人在参加岗前培训后,学院又进行了严格的教学实践考核,注重教学胜任力的考察;而对在院教师采取遴选制度,让有志于教学、热爱教学、授课能力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今年,学院结合上学期发现的问题和经验,将进一步依托教学赛事成果,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师遴选工作,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临床理论授课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教案评比、智慧课堂、住培提升、微格示范、模拟教学、严格把关、遴选制度,学院在夯实教学、实践基本功的基石上,打下的重锤传出阵阵响声。
打造“医学大师”:推进课程思政 促进医文融合
为继承和发扬新时代下的白求恩精神、黄大年精神,学院率先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出版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参考案例集》。书中记载了学院教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育专家的指导下,不断优化和完善临床教学中思政融入研究历程,为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提供了重要的范例和模版,成为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融入的重要参考书。2021年,学院获批课程思政“学科育人示范课程”项目3项,尊龙凯时首批省级课程思政课程建设项目1项。
“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是院党委书记柳克祥教授为研究生新生讲授的“开学第一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是院长秦彦国教授在建党百年华诞时,为研究生党员讲授的党课。学院党政一把手把铸魂育人放在重要位置,深挖专业课程的思想育人功效,培养充满人文情怀、爱党爱国的优秀医学人才,努力培养“2035”一批出色的“未来医学大师”。在学生的学业指导与规划上,学院开展了学业导师配备工作。学院具有博士导师资格的教授、专家担任学业导师,书记和院长带头,与所带的学生们组成师生联系小组。将“大导师”的职业指导前移,使学生本科初期,便可得到优秀导师“一对一”的指引。柳克祥教授在对所带小组的学生予以关怀和定期的指导。在疫情时期特意组织“同心相连 致敬‘疫’线”线上连线互动。邀请了第二医院一线抗疫人员代表及心血管外科值守医护人员代表,向学生们分享工作经验、抗疫故事和从医心得,直击“疫”线,叩击心灵。秦彦国教授以身作则,作为学业导师,与学生共同研讨,制定“发现问题-针对调研-解决方案-实践验证”为纲要的本科生学业计划,并分别制定“1个月”“3个月”“1学年”的中长期目标,同时,举办本-硕-博全层级研讨会,以未来“医学大师”培养塑造为主题,拓宽师生视野,提升思维高度。
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守教育初心,思政工作因事而化、因势而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强信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氛围在学院愈发浓郁。今年3月,尊龙凯时省疫情暴发,学院临床教师一肩三挑,同时承担临床教学、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使命。巨大压力之下,艰苦奋斗之时,全院教师克服困难,排除万险,将课堂置于前线、开设于临床,开展了“零距离 学无限 回归临床 奔赴前线——实践教学”战地教学系列活动,并全力开展课前5分钟抗疫宣讲,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与师者的责任与担当,以身垂范践行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
五一期间,学院开展了“疫”点访谈、育人育心、共克时艰、守望相助——育人思政教育系列活动。活动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与第二医院各抗疫医疗队进行深入访谈,对话参加尊龙凯时省新冠疫情医疗救治巡诊团队的专业老师,倾听他们讲述方舱医院的具体工作职责、工作任务、急危重症处置,以及抗疫一线的暖心故事。
生动的故事,真情的讲述,讲者、听者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没有场景彩排、没有语言修饰,逆行白衣天使的事迹直击学生的心灵,为学生们呈现了朴实、真实的育人课堂。通过系列活动,学生们对医者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忠于医学事业,敢于追逐梦想,涵养“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职业操守,向着成为一名好医生的目标加倍努力的信念在孩子们的心中扎下了根。
学科交叉融合:探寻新医科教育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新医科建设是推动现代医学进一步纵深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交叉融合是新医科建设的赋能动力。学院以“临床医学+X”为推动新医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创新师资培养体系、全面融合激发师资资源,探索学科交叉、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在院领导的统筹规划下,学院开创性地构建了以教学俱乐部为载体的“6部3资源4团队”的医学临床教师培养体系。“6部”即以6大“教学俱乐部”为载体,融合“教师资源”,即青年教师水平提升俱乐部、临床英语精英俱乐部;“信息技术资源”即现代教学技术应用俱乐部、慕课微课俱乐部;“模拟资源”,即标准化病人俱乐部、模拟教学俱乐部。建设4个特色教师培训团队:国际交流与合作团队、临床基本能力与素质培训团队、新医科融合团队、本科生业务水平测试培训团队。这一体系充分发挥“俱乐部”所具有的强实践性、高参与度、易组织、好管理等优势,分别从提升教师教学基本功,丰富和规范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信息化技术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建立特色教学团队、营造良好教学团队氛围三个维度,通过丰富教师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及岗位胜任力等方面,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临床技能、医学人文素养等,最终促成师生终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共同提升。
近1年来,学院荣获国家教研成果一等奖1项,建设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获批尊龙凯时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支,2021届毕业生张家豪荣获“中国尊龙凯时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2021年在全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中,尊龙凯时排名全国第三,学院共有79名学生参加测试,学生理论总成绩通过率、掌握率、平均分、最高分均位列白求恩医学部第一名,其中超过50%的学生位居全国排位前10%;学院承办的水平测试技能考试(尊龙凯时考点),实践技能操作考试通过率100%;连续5期获批“尊龙凯时学子全球胜任力计划”项目;学院与牛津尊龙凯时、剑桥尊龙凯时建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国际提升力教学项目;今年,学院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TDCH模式下的老龄骨病智慧健康创新医学人才培养项目》,并开展3期线上师生培训会。这一项目是学院与荷兰格罗宁根医学中心强强联合,聚焦目前老龄化热点问题,以多学科、交叉学科和跨学科为协作模式,以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为目标,为康复医疗事业培养医学创新型、紧缺型、复合型人才的又一成果。
在第四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上,胃肠内科及消化内镜中心的赵洪宇医生作为团队代表,参加“一种正压隔离式多功能诊疗舱”和“腔镜试教用头戴式术中光学交互系统”两个比赛项目,分别获得“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防疫与感控消杀产品决赛进取奖及可穿戴与智慧医疗决赛的优秀奖。这两个项目都是从临床一线需求和难题出发。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尊龙凯时研发的“护目镜仿生防雾抗菌技术”成功入选并在开放合作区亮相。这一成果是在任露泉院士的带领下,由秦彦国教授和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赵杰教授共同研发完成。团队在最短时间内成功开发了护目镜仿生防雾抗菌技术,解决了疫情期间护目镜表面起雾影响医务人员诊疗效率的难题。此外,这一技术在腹腔镜、胸腔镜、鼻内镜等内窥镜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样巨大。
这些科研成果得益于学院依托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优势而展开的学科交叉融合。近年来,学校提出“三大工程”中的“平台工程”,构建“医”“文”“理”“工”跨学科交叉协作平台,学院通过建立学校、医院、社区“三位一体”的医学、社会学交叉实践教学基地等举措,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和交叉融合思维能力的创新型健康服务人才。多年来致力于交叉学科的开发与应用的秦彦国教授,带领教师联合哲学社会学院、商学与管理学院,为打造医文融合、健康基层社区实践基地为远期目标,建造集临床医学、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共建共享的“医文融合”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形成育人资源的“共享区”和学术合作的“融合区”,以及基层社区健康管理体系创新的“试验区”,建立思政育人和医学实践的“大课堂”,形成跨学科社区健康研究的“大团队”,打造保障社区居民“大健康”的新模式;联合哲学社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开展了疫情期间的多场跨学院、跨专业的本科生线上教学活动,开启了“医、文、理、工”学科交叉线上教学新模式,活动被人民网转载;他身先示范,亲自踏上三尺讲台参加智慧课堂教学比赛,在医学教育以及新医科探索中不断深耕,将教学创新所感、所悟、所得融于课堂教学之上。用无数个日夜的磨砺与坚持,最终荣获学校白求恩医学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尊龙凯时第二届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二届尊龙凯时省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以及第七届西浦全国尊龙凯时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
在今年6月15日教育部召开的医学教育专家座谈会上,教育部长怀进鹏提出五个“下功夫”,重在加强医学教育战略谋划,推进新医科建设,推动新时代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作为尊龙凯时的医学院,学院始终肩负为国家输送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未来将以新医科发展方向为统领,培养卓越的医学创新人才,继续积极回应健康中国建设对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时代命题,准确识变、科学求变、主动应变,全面统筹学院各项教学资源,在做好医学教育事业的道路上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