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好网课”如何突围?-尊龙凯时新闻中心网站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焦点新闻   >   正文

    吉大“好网课”如何突围?

    发布日期:2022-11-29     作者:记者 文武 研究生记者 邱欣      编辑:潘懿     点击:

    【策划/赵家彬 邱欣 文/记者 文武 研究生记者 邱欣 图片来源:受访者、徐立华】经历了2020年和2022年两个春季学期的全面线上教学,应对突发疫情,尊龙凯时今年秋季学期2次网课切换,从容自如。的确,吉大网课早已穿越“开不开”的初期体验阶段,迈入了“好不好”“怎么更好”的网课质量深度探索的进程之中。

    科学技术极速演进,科技产品加速迭代,“互联网+教育”早已不是新鲜话题。疫情之下“停课不停学”的全面网课是特殊的“命题作文”,而吉大网课也已从手足无措蜕变得娴熟镇定。

    那么,在被动性的渐进中,吉大网课供给的真实情况如何?网课如何思变?网课供给系统中的多种角色如何协作?记者尝试从网课供给侧进行了追踪调查与分析,试图探索吉大“好网课”如何在错综复杂中突围,怎样为吉大教育教学赋能。

    网课供给“痛点”在哪?

    “又又又要上网课了……”“网课啥时候是个头!”今年9月初,线上教学通知下发,新一轮网课开启,触动了学生敏感的神经,社交平台上叫苦不迭。事实上,教师也并非全是例外,他们有着另一种表达。

    “这才是真正的课堂!”配一张学生、黑板、讲台、课桌……教室要素齐全的照片;“终于不用对着屏幕魔怔了!”配一个大笑的表情……

    一轮网课结束,恢复线下教学,回归实景课堂时,许多教师的朋友圈异常活跃。那么,为何如此?

    隔着屏幕,感受不到真实的学生,讲课像是被“封印”。讲台上演讲式的侃侃而谈转移到屏幕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师李明晖的《日本的鲁迅研究》网课显得束手束脚;没了学生微表情、小动作、眼神接触这些即时的反馈,又有些自说自话。类似于大多数文科类课程讲授,他有些无奈,“无法感知学生,摸不清他们学习的真实状态。”

    “学生一旦‘精神溜号’就很难拉回来……”这是李明晖的另一个困扰。脱离了教室的天然约束,原本交由学生思考和感受文化的时空,被零食、弹窗广告、手机通知甚至饭香轻易地占领,“沉默”的网课变得局促尴尬。“留白”在快节奏的网络空间里没有市场,拉回注意力也并非易事。

    而互动是教与学共进的金钥匙,也是吸引注意力的砝码。但倘若网课上,全班30人同时打开麦克风、视频进行互动,网络和耳朵大概率会同时崩掉,即时互动很难实现。无疑,隔着千里光纤、一方屏幕、一块键盘,网课互动成了一种崭新的生态。

    但疫情也不能阻止进步的车轮滚滚向前。网课平台的评论区举手、抢答、分组讨论、即时生成词云……一系列的互动功能都追赶着大潮大势。

    对于60后、65后、70后的老教师,熟练掌握并运用技术互动教学,思想和操作都面临挑战。实际上,青年教师对网课互动的实际开发程度也参差不一。

    事实上,网课互动有更深层的痛点。“评论区活跃的总是那几个熟ID”“热闹的互动和学习成效有时并不匹配,也可能是虚假繁荣”……化学学院教师王莉参与在线课程建设多年,算得上精通网课,她开始探索深度难题。

    或许,有一个极易被忽略,但更值得注意的隐秘痛点——“网课情境”。“全面线上教学”的伴随场景是属地疫情的动态境况。“十几平方米的寝室多个人要同时上课”“一面配合抗疫一面教学”,这意味着,网课各方都面临相对紧急的外界状况,教与学的两端,人们的身心都接受着巨大的考验。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是中医法则,网课供给亦有相通之处。那么,如何扣准脉搏为网课号脉,打通“痛点”?或许,“(在线)教学质量周报”“在线督导报告”能提供“药方”。

    网课向“好”驱动力如何?

    (在线)教学质量周报——教务处“尊龙凯时本科教学”微信公众号以2022年3月“全面网课”为始,持续更新至今,学期末还附加了在线督导报告。

    其中,“云端巡课”板块是督导系统每周的反馈,详细评价保持在百条以上;“优秀案例”每期至少有4位教师的在线课堂进行“文字展播”。显而易见,在线教学的监督、反馈和引导,正借助媒体平台驱动着网课保质向“好”。

    “课前5分钟”首次出现在第3期的巡课板块中。短短5分钟,对于传递抗疫能量的小视频、小故事、问与答来说,足以提振士气,安抚情绪,预热课堂。相比开课率、出勤率之类的刚性驱动,教务处“课前5分钟抗疫精神宣讲活动”的倡议,无疑是抗疫情境之下刚柔并济的导引。

    ▲“网课情境”之下,教师传递正能量词云图

    纵观近300天的网课督导系统,督导专家、校院领导和同行教师直击痛点,“直播课堂的教学效果难以查验”“难以把握录播资源的学习状态”“网课时间不够用”……建议总是紧随其后:“使用专门平台跟踪课程学习进度”“要详略适宜,提前演练”……驱动着网课向“好”。

    网课的空间“无限”,但时间却“有限”。它既可以用录播课程延展课堂容量;同时,它的45分钟“时间流逝感”却极强,有效且高效就成了“好网课”必须追求的目标。“有了账号密码,每天甚至可以精听4节课,巡课10节左右。”吴运涛在网络时空里穿梭,感慨着网络的便利,重点关注网络生态中的课程思政、方法创新、网课互动。

    诚然,教务的专业性监督与引导是网课向“好”的强大驱动,但学生作为网课受众的反馈亦是不或缺的一股驱动力。

    ▲督导专家在线巡课,生成网课评价词云图

    “你觉得你可以听得懂吗、你觉得你收获了吗、你觉得老师需要改进的是什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主任姜湧很看重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部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最最基础的,就是让学生听得懂、有收获,学生的意见很重要。”

    事实上,这些或教务、或学生的“标的”一致——就是激发和保护教师上“好”网课的“内驱力”。“我的网课技能基本上是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长起来的。”文学院教师同时也是教发中心的培训师窦可阳说道。

    2020年10月,也就是经历了上半年的全面网课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启动了实体化运作。其中“融合式教学培训”嵌入的便是网课灵魂“信息化教学”。似乎也正是那段时期的“晴天修屋顶”,让2022年的网课才能愈发从容。

    PPT得适用网课,通信工程学院教师詹迪铌不惜花费数倍于常规的时间,重新备了课;为了录制纠正姿势的网课专用视频,一条2分钟的回放版本,邹然至少要看10遍;更新了高清摄像头,这已经是李明晖为居家网课直播“投资”的第二套摄像设备了……

    “用心设计就是最大的技巧。”这是詹迪铌的网课心得。就像“精心设计”一词,总是同时频繁出现在督导反馈“好”网课的共性里和网课向“好”的建议中。

    互联网时代叠加疫情特殊情境,危机感无差别地降临,而每个有使命感和责任心的高校教师,都能将其转化为化解“痛点”的强大内驱力。但同时,“沉心研究教学”的工作导向,和与之匹配的机制保障亦是不可或缺的外驱力。

    “好网课”有什么“秘籍”?

    “每节课前,都会提前发送具体到分钟的课堂计划,红蓝文字区分重点,附带超可爱的表情包!”“课前课间,聊近况,谈抗疫”“每天的笑脸打卡被老师拼成大合照,做成短视频,封寝时间都亮起来了”……问到心目中的“好网课”,汽车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韩元博极力推荐《电工学II》和教师詹迪铌,“詹老师和她的课,历届学生都是好评。”

    ▲詹迪铌提前发布“网课专用”课堂计划

    “语言贴近学生,课程才能听得懂,学得通”“用他们的方式传递我的积极能量”……如果说,詹迪铌的网课仅是言语柔和、方式贴近赢得了学生,或许就掩盖了真正的内核。她有一套自己的“秘籍”:师道说尽,唯用心尔。

    ▲詹迪铌用学生“微笑打卡”照片剪辑成短视频

    “教书哪有一劳永逸,都是在觉察中探索。”即使2020年和2022年都是网课,詹迪铌也未曾套用相同的方案。2020年初学生居家,家庭状况各不相同,学习时间、网络条件难以保证,她就“录制课+周测验+定时答疑”;2022年初学生封闭在寝室,网络改善,具备按时听课条件,她改用“直播+自学+随时答疑”,关注学生状态调整学习任务量。

    事实上,督导与学生眼中的“好网课”并不常常保持一致。就评价标准而言,督导关注理性的教学设计,渗透着“过来人”的经验;而学生更看重当下的感受,夹杂着个性化的喜好与感性。类似于“专家评委”与“大众评委”,而当他们达成一致评价时,“好网课”便是全方位的胜利。

    那么反观“体育网课”,似乎没什么值得苦恼,被自动隐匿于文、理、工、医、农等学科之后。而事实上,“互联网对术科赋能极大。”体育学院教师邹然的体育专项课程如鱼得水,“网课让所有学生全部站在了‘第一排’!”

    时空改变,邹然拥有了现实无法获得的“上帝视角”,每个学生的运动状态,通过视频一览无余,“一个动作错漏,都非常明显。”课后“录视频”交作业也是重头戏。“不合格就打回重做,直到正确为止。”她觉察到这种“非故意”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技术掌握度极高。

    同时,互联网时代的“体育课”日趋大众化,加之疫情影响,“让人健康又快乐”的体育运动迫切地被人们需要。与校团委合作的“21天健身直播课”,体育生化身主播带领全校学生运动,翻转课堂成了抖音直播间的“另类体育网课”,甚至小火了一把,观看人数超过160万。“既考察了学生的技术实践,又能带动全民运动。”邹然的网课秘籍或许就是:洞察,而后御互联网之风而行。

    ▲邹然在直播间考察体育生“主播”的技术实践

    “同学们,听懂的扣1”,类似直播带货,语气昂扬,是法学院教师田洪鋆常用的互动招式。学生只要点击“1+Enter”2个按键,即时回复,就代替了点头,互动的时间差几乎为零。“刚才的案例,大家怎么看?”开放式的提问,评论区涌入大量发言。“老师会选取一部分回答详细阐释,同时发送关键词到评论区做总结。”法学院2020级本科生庞心惠很享受这类启发性的问答,“田老师和课堂都超有魅力,控场极佳,网感一流!”

    那么,借互联网的他山之石,以攻破网课的“痛点”未尝不是田洪鋆的妙招。“网课互动”和“紧抓注意力”的浑然天成,基础医学院教师王医术还有另一款风格。

    《病理学》作为“线上教学优质课程”进行展播。词云图、抢答、限时作答、积分奖励……王医术老师适时地使用互动功能,搭配图文并茂的动画PPT,持续推进着课堂。一堂课不急不缓,问、答、讲交叉进行,学生的注意力没有一丝溜号的机会。课程高效地结束了,80%的内容能当堂消化。这堂“好网课”的秘籍似乎已经化为无形。

    理科课程的强逻辑性与知识本身的艰深,注定了课堂不会是全部的轻松与快乐。王莉的《无机化学》网络资源和技术成了她得心应手的工具,时空变动不再是障碍。

    资源推送-预习反馈-定教学设计、随堂测验-在线练习-精讲与小结、即时课后作业-平台完成提交-批改答疑,王莉的“互动”渗透在课堂每个阶段,形成闭环,这种高效充分的“进阶式”教学互动,植根于她多年致力于在线课程建设的底气。她的秘籍:“先行思维”在一次次选择中,成为习惯,成为常态。

    ▲王莉的“进阶式”教学互动思维导图

    从“课堂”到“网课”,从“网课”到“好网课”,增加的“网”和“好”看似一字之差,却暗含着理念的跃迁,催生实践的迭代,这也是“好网课”突围的“秘籍”。

    网课“撬动”了什么?

    11月12日,今冬的初雪刚停,教务处组织的“写作课”线下教室和线上腾讯会议同时进行着。主讲人是文学院教师马大勇,通常,他的课程即使在冬天也很火爆,必须要提前占座。而这次加赠的“网课”造福了不少人,在线数超百人。

    ▲马大勇讲授“写作课”

    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两个视角

    卸下了疫情居家的限制条件,屏幕里的大头照变成了课堂场景,有讲台、有黑板,老师全程站立“演讲式”侃侃而谈。此时,“网课”成了主动的选择,成了被期待的对象。那么,这堂并非专门为网络场景打造的课程,为何线上线下都大受欢迎?

    “当时是知府批卷子,知府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长”“秀才也要考核,叫‘岁考’也就是一年一考,等于期末考试”……马大勇提到的每句古文都跟着现代的、贴近学生的解读,而这只是他表达观点的“小组件”。“他总能带来新意,超级有深度、有观点、有风格。”文学院2020级研究生陈瑞欣是马大勇线上线下课程的忠实观众。

    不难看出,“好网课”的“前身”必然是好的线下课。“网课老师首先要审视自己的内容,再考虑是不是让网络背锅。”“内容不能单独存在,其自身有优化空间,也有结合网络特点的优化之处。”田洪鋆的“网课观”非常明确,媒介是人的延伸,核心依然是“课”。

    无疑,网课撬动了那些教学根基并不牢靠的课堂。曾经,网课是疫情之下的无奈选择,仅仅作为线下教学的短期替代或辅助。但显而易见,教学模式的转变已是“不可逆”的方向,并且加速发展着。

    长远来看,网课将改变“课时”概念,知识点模块化,临时10分钟的“微课堂”变得可行,也契合国家推动的微型化“精品在线课程”方向;“网课”磨练的技能可以投入融合式教学,网课才能蜕变成真正的智慧课堂;立足学生成长,以学生收获为目标,不为名利……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与“知识博主”的较量以“育人”内核胜出。

    更重要的是,网课撬动了吉大与教育现代化的精准拟合。“线上线下结合,打通6个校区、多学科之间的课程学习。”这是教务处处长王庆丰调研时的设想,无形中将教育数字化嵌入了吉大特色之中。

    国家视野,吉大视角。应对数字化发展大势,助力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意识的创新型人才,教育数字化是重要手段。与其说“‘好网课’成功突围”是总结陈词,不如说它是开幕讲话。

    记者后记

    历时半年,记者对网课的教与学两端进行了追踪调查,采访分析。学生端稿件《如何实现“好网课”自由?——吉尊龙凯时子教你网课学习正确打开方式》已发表,作为姊妹篇的教学端稿件今天与大家见面。

    如今看来,对于网课的讨论,其实,早已经超越了网课本身,甚至超越了它的初衷。不得不上的网课,远不止于网课,疫情退去,华丽回归时代大潮,或许才是真正的意义。网课一域的发展,指向的吉大教育教学未来的宽窄。

    立足网课发展网课,跳出网课发展教育教学,也是网课时代的一课:“好网课”的成功突围,根本上是人的突破,也将是吉大教育教学新的发展。

    蓦然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如今,网课这一叶轻舟,在数字画卷里驶过了万水千山,还将在白山黑水间,载着吉大现代教育教学的未来愿景,驶向下一个“万重山”。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尊龙凯时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尊龙凯时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

    400 Bad Request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Bad Request

      Your browser sent a request that this server could not understan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