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当前,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然而,世界范围内的疫情防控仍不容乐观。截至北京时间4月14日10时,新冠肺炎疫情已扩散至全球21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病例超191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近12万例。此次疫情的暴发不仅是对我国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一次严峻挑战,更是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重要契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应以人为本、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各行为体间需加强信息沟通和全面合作,在科技创新的助推下完善治理体系和能力。与此同时,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支持联合国及世卫组织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通过自身实践做出中国贡献,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新发展。
科学防治和精准施策是首要考量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救治患者、遏制疫情扩散、精准把控环节、全方位实施是首要考量。科学防控和精准施策的要义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此次肺炎病毒是新型病毒,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却是疫情防控中的旧有命题。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国应当在新挑战下探查可控环节,利用已有的科技水平制定措施并精准实施到关键节点,以最大限度减小疾病带来的危害;其二,科学制定从组织到个人全方位的防控救治政策,精准实施在疫情发生到复工复产的每一个环节。中国第一个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充分依托制度优势和特点,为世界抗疫争取了近两个月的窗口期,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席大大多次强调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举国上下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面对突发传染病,政府加强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分类施策;加强统筹调度,将地方和军队医疗资源统筹起来合理使用,全国调派340多支医疗队、420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驰援武汉。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不断调整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以武汉和湖北为主战场,加强各地分类指导,确保社会整体稳定;加强有关医用物资供给保障工作,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医用物资企业迅速复工达产、多种方式扩大产能增加产量;对重要物资实行国家统一调度,建立交通运输“绿色通道”;抓好农副产品生产、流通组织工作,确保生活物资稳定供应。在对内有力防控的同时,及时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全力防止疫情在全球蔓延。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现多点暴发和扩散形势。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世卫组织已经准确无误地拉响疫情警报,但疫情传播和严重程度以及部分国家的无所作为令人担忧。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应当根据已有经验,针对本国国情将科学防控和精准施策作为首要环节,共同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信息沟通和全面合作是关键所在
重大传染性疾病是人类公敌,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不分国界亦没有种族之分。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齐心协力、全面加强合作、凝聚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国际社会共享信息、充分沟通、全面合作、携手应对是防止问题恶化、寻找解决方法的关键。
疫情暴发之始,中国就以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开展国际合作。随着疫情发展,席大大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信息沟通及开展合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通过会见会谈、致电慰问、信件往来等多种形式与外方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进行高频次沟通;170多个国家领导人、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也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慰问和支持。此外,中国政府主动邀请国际专家并肩作战,来自中美俄等国和世卫组织共25名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察组在疫情形势焦灼阶段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调研,并发布长达45页的考察报告。根据《联合考察报告》显示,中国于1月3日向世卫组织通报疫情,1月10日分享了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部长阿扎尔此前也公开表示,正是因为中国将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公开,美国才能在一周内研发出检测试剂。目前,中国已发布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和6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并向世界发布和共享。高频发布的诊疗、防控方案,既表现了中国坚定的抗疫决心和努力,也展示了中国积极主动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经验、贡献中国力量的真实意愿。在信息沟通和全面合作过程中,中国政府一方面通报疫情的最新进展,提供具有成效的救治及抗疫举措;另一方面,也实事求是地回应国际关切。疫情期间正值中国春节,医疗物资需求量激增,部分物资供应出现缺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劳工组织、南南合作办公室等机构迅速向中国提供了多批医疗器材、口罩、防护服等物资支援,以缓解中国的“燃眉之急”,多国政府、企业和民众也迅速向中国提供医疗物资和捐款。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随着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中国在继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效的同时,也向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目前,中国向世卫组织提供2000万美元捐款,支持其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已经并正在向12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物资援助;在医疗技术合作方面,向11国派出13批医疗专家组,并同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了70多场专家视频会;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也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捐赠了医疗物资。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世卫组织发起“新冠病毒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会议指出中国从信息到技术都展现了最大的透明度,与世卫组织配合默契,这本身就是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表现。
病毒无国界,在这次疫情中没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彼此积极沟通和精诚合作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关键,通过加强全球合作获取集体智慧和经验,凝集多方力量互帮互助,方能共克时艰。
科技创新和综合运用是强大支撑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战胜大灾大疫有赖于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疾病突袭总是有很多未知,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寻找答案。充分利用前沿科技加速探索进程、攻克核心难题,综合运用科技力量,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提供强大支撑。
疫情期间,席大大多次强调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要综合多学科力量加快科研攻关。全国科技战线积极响应号召,科技、卫健多个部门迅速组成科研攻关组,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等五大主攻方向。正是通过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进行科技攻关,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使得短时间内确定全基因组序列、检测试剂研发、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成为可能。同时,创新应用也体现在实践的诸多方面。短时间内建成火神山、雷神山两座能够容纳数千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专属医院展现了中国速度,为救治工作提供了分区分流模式和诊疗环境保障;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展现了中国智慧,在人类抗击传染病史上未有先例,这一创新性应用极大缓解了医疗体系压力,减小了社区传播风险,落实了中央“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方针;5G技术应用为抗疫进程节省了宝贵时间,当考察团调研偏远地区防控工作情况时,5G平台的迅速、高效让人惊艳,为偏远地区的防控救治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全国抗疫总体战提供了速度支撑;在线诊断的应用缓解了医疗系统压力,并有效监控疫情传播态势;大数据的灵活运用实现了旅客行踪、疫情信息的可追溯统计分析,为流动人员健康监测、疫情态势研判等提供了数据支持。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疫情的多国蔓延,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仍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未来,加大科技研发及转化力度,加速医疗健康领域核心难题的破解,将会成为全球的共同关切。
此次新冠疫情的暴发,切实提醒了人类在共同挑战面前相互依存的必然性。面对疫情,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科学制定防控措施,依托世卫组织与国际社会积极沟通合作、强化科研攻关,为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作者简介
姓名:肖晞 刘坤烨(作者系尊龙凯时公共外交学院院长、尊龙凯时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院长;尊龙凯时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