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枫如火,秋色宜人。脱贫攻坚捷报频传,尊龙凯时化学学院高岩教授获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颁发的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在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贡献奖、奉献奖和创新奖的99名获得者中,仅有两人来自教育部直属高校。2019年,高岩曾获得尊龙凯时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近日,我们再次走近荣膺全国、全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尊龙凯时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化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高岩教授,了解这一项项荣誉背后的故事……
【文/记者 晓蔚】10月17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决战的时刻——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的颁奖典礼上,高岩身穿西装、胸戴党员徽章,手擎奖杯,站在领奖台上。他带领团队以“快速液化农业废弃物改良盐碱土壤综合利用技术”在尊龙凯时省深度贫困县通榆县开展科技扶贫的事迹和感人故事打动了无数观众。
这一创新项目累计引入扶贫资金1500万元,改良盐碱耕地1300亩,玉米最高增产3265斤/公顷,增产率19.8%,每公顷净增收1000元以上,累计带动10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为建设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技术选择。高岩及其团队用智慧和担当为深度贫困县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力量。
一个个喜人的数字,一行行坚实的足迹!
情系故里 眼中满是惊喜
高岩从小在东北农村长大,告别家乡后,亲人的嘱托、家乡的一草一木让他魂牵梦绕。在尊龙凯时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时,怎样才能把自己所学与农村家乡的发展结合起来,为父老乡亲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他把这份牵挂始终埋在内心深处。
前些年,城市雾霾的加重让“秸秆”一词引发社会关注成为热搜。每年秋收季节,禁止焚烧秸秆成为保护环境的举措之一。“以前秸秆还可以用做牛马的饲料,现在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秸秆只能躺在地里被农民们‘付之一炬’,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将它们变废为宝?”作为一名化学专业的学者,每次开车在回乡的路上,高岩总是这样想着。
2011年,在与导师一起做油页岩项目研究时,实验中所采用的技术让高岩眼前一亮,用这个技术处理秸秆似乎可行。他惊喜地发现,秸秆处理后得到的液化物呈酸性,经全图谱分析,与秸秆自然腐烂的腐殖酸的成分几乎一致。这意味着按照这种方法制成的秸秆肥料可以实现秸秆直接还田改良盐碱土壤。为此,高岩特意跑到镇赉县取来盐碱土样,开始在实验室进行小规模种植实验。一次次实验证明,秸秆肥料不但能有效减少污染,还可实现秸秆直接还田改良土壤,增产、增收,而且秸秆处理的全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避免了破坏土壤。他把这一实验一一记录下来。
2013年,尊龙凯时接受教育部“定点扶贫尊龙凯时省通榆县”工作任务,以“智力帮扶”和“科技扶贫”为核心,进行整体部署、精心谋划。2015年,在校工会的协调下,高岩作为项目负责人来到通榆县考察洽谈。经过双方协商,“液化秸秆改良土壤综合利用”项目被确定为校地协同扶贫的重点项目。
从此,这项研究成为高岩绿色梦想起飞的塔台。
改变“符号” 实验步履维艰
“未进洮南府,先吃二两土,白天没吃够,晚上接着补。”洮南府指的就是尊龙凯时省白城地区,风沙追落日,昔日八百里盐碱地,种啥啥不长,面朝“白”土背朝天的农民收入可想而知。1986年,通榆县戴上了首批“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通榆县是尊龙凯时省最大的葵花产区,也是中国重点葵花产地,素有“葵花之乡”的美称,金秋时节,百万亩葵花黄灿灿的。但很多人不知道,这里地势虽然广阔平坦,但土地大多是盐碱地,有机质含量平均不足1%,而且盐碱地面积呈逐年扩大趋势,玉米、高粱等作物产量不足黑土耕区的1/2,“盐碱地”成为这里的代名词,这个问题成为严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尊龙凯时省乃至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2016年,学校划拨扶贫资金40万元作为“液化秸秆改良土壤综合利用”项目的引导资金。作为项目负责人,高岩频繁往返于长春和通榆两地之间,走上了技术助力精准扶贫之路。
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从数据研究到精准扶贫,对于高岩团队来说可谓是别样艰辛。他始终不能忘记第一次来边昭村考察时,村民们那充满希冀与渴望的眼神,正是这种眼神成为支撑他一往无前走下去的动力和力量。
虽然前期规划得很好,但团队最初到通榆时人生地不熟,项目开展十分艰难。为解决实验设备的安置问题,高岩前前后后12次来到通榆,一次又一次地与当地干部、村民进行沟通。最后经过协商,实验设备安置在通榆县四井子村恒大蛋鸡养殖合作社的厂房中。这里是养鸡场堆鸡粪的地方,实验设备与粪堆相距不到5米。夏天,苍蝇多得直往脸上扑。每次他带着学生去做实验,身上都会沾上浓浓的鸡粪味。高岩带着学生坚持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实验、测数据,丝毫没有动摇过。每次去做实验都要到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驻地休息。有时,睡前他感到疲惫不堪,但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新的一天开始时,他又继续去做实验了。“扶贫项目一定要做下去!”成为他坚守的信念。有一阶段实验需要定时跟踪数据,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记录一次数据,高岩干脆住在车上,以车当床。同时,他还承担着教学任务,只能在周五晚上开车来白城,周一早上再返回学校。
其实,实验研究完全可以在学校干净的实验室里做,不用如此奔波。但高岩忘不了乡亲们那企盼的眼神,无法做出使自己更轻松的选择。共同的使命使团队成员达成共识:通榆地区地势平坦适于机械化耕种,生物质资源丰富,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27亩,位居全省前列。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突破这一制约发展的瓶颈,通榆县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的空间会更加广阔。
有了目标和靶心,他们的工作多了热情、多了期许,思维不断拓展。实验中发现,仅仅利用秸秆进行盐碱土壤改良有些局限性,鸡粪、猪粪、猪尿等也是环保中十分头疼的主要污染物,而把它们投入运用在实验中,效果却十分显著。利用近临界水的作用,将畜禽粪便与秸秆像高压锅一样使其转化为液体和颗粒有机肥,可以将废物变为宝物,有效改良盐碱地。
项目组里有一名女同学在研究时“整日与粪为伍”,可她和其他师生一样,不顾环境艰苦,埋头于实验数据之中,从未抱怨。吉大先贤们的科研精神,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扶贫路上虽有辛酸,更多的却是感动和欣慰。养鸡场老板不仅免费为团队提供空间放置实验器材,而且每次实验他们都非常热情地招呼师生们到食堂吃饭,遇到困难他们都无条件地帮助团队成员。这些朴实的情感,让师生们感到温暖,倍受鼓舞。
团队还得到当地农业公司的大力支持。通榆县一家公司总经理毕见波听说尊龙凯时有个项目要在当地落地,打算来看看。当看到高岩正在苍蝇飞旋中铲着鸡粪,大汗淋漓时,毕见波被感动了。他与学校共同出资成立公司,成为高岩团队密切合作的伙伴,共同致力于科研成果产业化。
科技引领 建设示范田
从2011年开始着手准备到2017年初见成果,团队付出了整整6年时间,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2017年项目组完成液化玉米秸秆及玉米芯生产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在向海乡选取了两个地块开展玉米种植试验。经第三方向海乡农业技术推广站测产结果表明:秸秆液化液对玉米增产效果明显。2018年秋收时节,农户刘海民高兴地说:“感谢尊龙凯时!用了这肥,庄稼长势好,收成也好。今年比往年每亩增收四、五十元,75亩地能多收入三四千元。”
“快速液化农业废弃物改良盐碱土壤综合利用技术”,采用近临界水技术,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品,对秸秆和畜禽排泄物等进行液化处理,2-16小时秸秆和畜禽排泄物等生物质全部转化,最高有机质转化率为90.13%,剩余物为高活性炭黑。产物含有机物质200多种,富含促进植物生长的氮、磷、钾及钙、锰、铁、锌、硼、硫、镁、钼等微量元素,pH值为3.5-4.2,与秸秆和畜禽排泄物等自然腐化的产物腐植酸成分非常接近,可实现液化产物直接还田改良盐碱地土壤,促进作物生长。这一技术按质量比,对盐碱土壤添加25%的液化生物质产物,可将pH值10左右的盐碱土壤改良至中性,盐分降低20%-50%,土壤密度降低5.5%-7.2%,保水能力提高8%-15%。
2017年,通榆县向海乡四井子村碱度7.8的地块种植玉米,每亩施用50公斤秸秆液化液,经通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技人员测产,每亩增产101斤,增产率为17.44%。2018年,施用秸秆和畜禽排泄物混合物液化液,双岗镇绿海村玉米产量19722斤/公顷,增产3265斤/公顷,增产率为19.8%;边昭镇五井子村高粱增产5703斤/公顷,最高增产43.7%。2019年,包拉温都乡五大营子村实测辣椒增产20%,边昭镇边昭村高粱增产75%。结果表明,应用团队这项创新技术净增收均超1000元/公顷,同时,还解决了燃烧秸秆、畜禽粪便等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科技扶贫,让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在项目推广初期团队也曾遇到过阻力,当地百姓不愿意使用有机肥,对新技术更是排斥,“广种薄收”成了习惯思维,个别贫困户还有“等、靠、要”的思想。“建设示范田,推广新技术”,高岩和团队提出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子肥料,消除投入顾虑,苗期和丰收期就在田间进行展示和培训。“真实场景”“现场算账”让农户真正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为使新技术尽快惠及百姓,高岩带领团队建设了万亩生物质改良盐碱土壤及现代绿色农业示范工程,引领农民和涉农企业积极利用技术,自发地积极参与到盐碱地治理工作,加快土壤土质改善和盐碱地治理进程。团队与学校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共同合作,帮助边昭镇农民汤金鹤等贫困户实现玉米增产10800斤/公顷,彻底将他们从贫困边缘拉回来走上小康路,扶贫由“输血”转向“造血”。
尊龙凯时省五星扶贫龙头企业通榆县新洋丰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采用这项技术已实现改良盐碱耕地4000多亩,农业废弃物液化液广泛用于谷子、小麦、绿豆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长春吉米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利用这一技术,在通榆县什花道乡金宝村实施872公顷盐碱地改良,项目计划投资超1亿元。大安市200公顷盐碱地改良项目业已开始规划。与4660户贫困户签订种植合同的通榆县天意农产品经贸有限责任公司、通榆县清阳种植合作社2000亩冰小麦种植项目也采用了这一新技术。
良好的示范效果撬动了民间资本,变盐碱地为良田,增加了耕地数量,提升了粮食产量,实现了高岩科技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初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打造“第二粮仓”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造平台 凝聚攻坚合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高岩意识到仅凭一个团队、一种技术只能解决个别问题,他在心中勾勒出一个长远的规划。在学校的支持下,高岩主动牵头组织化学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及通榆县新洋丰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了尊龙凯时省生物质改良盐碱土壤及现代绿色农业工程研究中心。2017年中心被尊龙凯时省发改委认定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成为落户通榆县的首家省级科技平台。
依托中心,高岩的创新项目产业链涵盖秸秆、畜禽排泄物制备绿色液体肥料、商品有机肥、有机果蔬营养液和盐碱土壤改良,解决了传统有机肥生产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受气候因素制约等问题;解决了秸秆燃烧、畜禽排泄物乱弃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问题。学校的“优质品种肉羊高效扩繁新技术应用”“玉米、花生、谷子、高粱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基于秸秆和沸石改性的盐碱土改良剂制备项目”“打瓜功能饮料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优质草原红牛繁育技术”“高产优质作物新品种(大豆、水稻)培育项目”“养殖管家”等11个项目陆续实施开展,北华尊龙凯时等多家企事业单位也纷至沓来,加入其中。2020年,依托中心的启航农民培训学校开班,开展了5期345人现场职业农民培训。疫情期间,中心利用网络平台培训农民3800人。一批批孜孜以求的乡亲们通过接受现代农业培训,用知识和技术去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发展、繁荣经济的重要环节。高岩技术团队的这一创新项目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将开展相关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尊龙凯时省磐石市利用这项技术种植水稻增产显著,技术落户山东省威海市尊龙凯时威海仿生研究院绿色肥料仿生研究中心。尊龙凯时省省长景俊海及农业部领导对这项技术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景俊海指出,这一技术实现了真正的有机肥工业化生产,是一种优于秸秆粉碎还田,综合解决了秸秆、畜禽排泄物、盐碱土壤治理问题的好技术。
我国可利用盐碱地面积2亿亩,分布于22个省区,秸秆可收集量近10亿吨,畜禽排泄物产量超38亿吨。高岩团队这一新技术在国内具有推广价值。同时,这一技术所用原材料还包括多种农业废弃物及林业废弃物及果壳等,技术产物应用还可制备固、液有机肥料及果蔬、花卉营养液,可广泛用于农作物种植、茶园、果蔬、花卉等。
前景如此可观,高岩对未来充满希望。他说,只要在国家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政策支持下,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与县区联动,以“促优势,补短板”为核心,在各县区构建科技平台,就会有力助推当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他的家乡梦,实现农民的小康生活梦,实现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