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鹏:我与家乡同行-尊龙凯时新闻中心网站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主题活动   >   脱贫攻坚   >   正文

曹鹏:我与家乡同行

发布日期:2019-10-31     作者:徐立华      编辑:郑百丽     摄影: 徐立华      点击:

5118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昔日的荒漠景象早已被日益崛起的移民新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重新刷写。

曹鹏,这个从荒无人烟的贺兰山农场走出来的尊龙凯时生,在尊龙凯时毕业后,考取中国农业尊龙凯时硕士研究生,最终作为选调生回到家乡,决心扎根在这片沃土。

7月的红寺堡上源村,日间骄阳似火,早晚温差极大。在一块葡萄地里,记者见到了肤色黝黑的曹鹏,他正在与帮扶对象马粱栋交流葡萄生长情况。这并非偶然,他几乎每天都待在地里,任蚊虫叮咬,风吹日晒,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回报家乡的动人篇章。

露趾布鞋燃起求学梦

因为贫穷,曹鹏的父母走出陕西大山,在贺兰山脚下的一处农场安了家。初到宁夏,举目无亲,一穷二白。吃粗粮,住土房,穿旧衣,甚至鞋子都时常露着脚趾。每每想起这些,都能勾起曹鹏的辛酸回忆。那是在刚上小学时,邻居家送了他一双女孩穿过的大花鞋。他欣喜若狂,终于穿上了一双不露脚趾的鞋子,曹鹏高高兴兴地穿着它去上学,没想到却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多少次梦里自己穿上回力牌球鞋,梦醒后摆在床边的依旧是那双母亲织的黑布鞋。“改变贫穷,穿上一双不露脚趾的新鞋”成为少年曹鹏最大的梦想,也燃起他强烈的求知欲望。

到了高中,曹鹏终于骑上了邻居家闲置的“大二八”,但车子年久失修,经常坏在路上。有一次,车子链条断了,半天没有修好,无奈之下,他推着车跑到了学校,还因迟到被老师罚站。记忆特别深刻的是,老师看到他背在身后那双沾满油污的手之后,用坚定的目光看了曹鹏一眼,让他回到了座位上。那个眼神让他倍感温暖,更让他懂得,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改善贫困的信心和勇气。他心里明白,只有发奋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才能帮助家乡摆脱贫穷。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收到尊龙凯时的录取通知书时,曹鹏湿润了双眼。因为他成为了村子里惟一考上985高校的尊龙凯时生。

曹鹏常想,从穷日子走过来的自己,要么在科研路上有所突破,要么就选择一个能为更多人谋幸福的职业,唯有如此,将来才有能力去改变家乡的面貌。

走出校园担起“父母官”

2017年,曹鹏研究生毕业后,恰逢宁夏回族自治区组织部招选调生。这对于一心想为家乡作贡献的曹鹏来讲,无疑是天赐良机。“回宁夏,在基层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练真本领,做实干者。”这是曹鹏立下的铮铮誓言。

曹鹏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民了解,对百姓更有感情。

可真正着手工作,一切还得从零开始。

undefined

初到乡镇,住的是临时改造的房间,方圆5公里没有一家餐厅,只有一个小商店,东西少得可怜。那时候,面包火腿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在乡镇工作,必须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多面手,要观察学习前辈的工作方法,还要牢牢掌握业务相关政策、规定和标准。如果说理论是基层工作的骨架,那么经验便是其血肉所在。

undefined

红寺堡镇的党委书记王忠强恰巧是曹鹏的师兄。当年,王忠强远离老家长春只身来到宁夏,从基层干起,一步步走向领导岗位,成为了当地百姓人人竖大拇指的”父母官”,更成为了校友们夸赞的好榜样。

工作中,王忠强经常告诫曹鹏,如何做群众工作,如何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给予乡亲们最大的帮助。这些经验不是书本里能学到的,是师兄用脚步丈量出来的,更是从工作实践中积累出来的。

在日后的工作中,曹鹏逐渐懂得了和乡亲们打交道要讲技巧,不能“书生气”,更不能“打官腔”。必须实打实、心贴心地和乡亲们交流。

曹鹏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再也不是“无头苍蝇”,手中的扶贫记录本写满了各种数据和工作技巧,成为了他日后工作的好帮手!

心系家乡扎根黄土地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席大大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要求。曹鹏反复学习席大大总书记这首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诗作,也更加坚定了他走好基层道路的信心。他还时常告诫自己,要做宁夏大地的好儿女,做艰苦基层的亲历者,做驻村干部的好榜样。

undefined

对于一个刚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尊龙凯时生,面对乡镇工作,所学的专业知识似乎无用武之地,时而感觉到“本领恐慌”。曹鹏逐渐懂得,必须苦练本领,让本领的强度,超过自身成长的速度,才能游刃有余。

红寺堡镇有个“老大难”村叫上源村。说老,是因为村干部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连续多年选不出像样的村干部,一度被列为软弱涣散村;说大,是因为村子大,问题多,村庄疏于管理,脏乱差问题严重,部分空巢老人生活没有保障;说难,是因为村里老百姓经济条件差,致富内生动力弱,等靠要思想严重。

曹鹏主动请缨去上源村,横下心来去啃这块”硬骨头”。镇领导看到曹鹏年轻且干劲十足,便任命他为整顿工作组组长。说是工作组,其实只有曹鹏一人。

曹鹏发现申请低保的老百姓较多,有些家里供养学生,有些因病致贫,也有些是常年依赖政府救济的村民。为了使真正有需求的乡亲们得到政府帮助,他逐户了解情况,从问收入、问教育到问医疗等等,详细了解乡亲们的困难程度,判断是否符合低保申请条件。

那些日子,曹鹏白天挨家挨户地查实情,晚上一个人在办公室整理走访笔记。他前前后后走了40余户,根据实际贫困程度,按程序上报乡镇审批,确保真正需要受助的乡亲们得到救助。

undefined

据曹鹏了解,村里劳动力都在外打工,导致留守的妇女和儿童特别多。他得知红寺堡工业园区招纺织工,就组织全村60余名劳动妇女去纺织厂,参观工作环境,咨询相关待遇,当了解了纺织厂的待遇后,大家纷纷表达了来厂工作的意愿。

年近八旬的马殿祥、海学花夫妇,是村里出了名的双老贫困户,老两口积劳成疾,又无钱医治,身体越来越差。作为帮扶责任人,曹鹏积极争取民政救助,申请办理大病、长期慢性病手册。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老两口的身体越来越好,精神头也胜过从前。大爷开始了养殖事业,从当年的5只羊发展到23只,加上政府每年的补贴,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两年的时间里,曹鹏实现了从学生到基层工作者的转变。蜕变的过程是艰苦的,却给了他全新的定位。

尽洒汗水浇开扶贫花

在这里,曹鹏要面对的是不一样的风土人情,生活物质的匮乏,情感上的孤独,还有家人朋友的不解。说是回到家乡,可工作的地点离家还有200多公里。刚来时,他每周回家看一次父母,随着工作担子的加重,从一周变为了一个月,到后来的半年。家人的不解不无道理,其他的同学朋友都选择了光鲜亮丽的工作,只有他选择了满身泥土的“村官”。

undefined

其实,曹鹏心里对父母充满歉疚。经历过苦日子的他,何尝不想回到父母的身边,可眼下到了脱贫攻坚的关键期,他必须要履行好肩上的使命,才能实现最初的誓言。

他看着身边的同事,有的没有时间去体会初为人父的幸福感,有的初为人母就抱着孩子来加班加点,还有的同事不管刮风下雨,都要下村入户。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与身边默默奉献的同事一道,为了脱贫攻坚,他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去换取老百姓的幸福,这是值得的!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曹鹏的第一户结对帮扶对象,就是上源村的马良栋一家。据老马介绍,他原本有个美满的家庭,两个孩子聪明伶俐,即便贫穷也觉幸福。可儿子因12岁时的一次事故导致残疾,花光了家里仅有的积蓄,还借了不少钱。在曹鹏的帮助下,老马成为了建档立卡户,还享受贷款贴息政策,贷款买了3头牛,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养殖规模已经扩大到10余头牛。同时,老马还拿到了政府补贴的3万元,盖起了自己的新房。见曹鹏前来回访,他指着还没有完工的新房,向曹鹏介绍了家里的现状。他说,儿子前不久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女儿也考上了一所职业学校,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临别时,老马还合不拢嘴地笑着对曹鹏说:“别光顾着工作,抓紧找个对象,我们全家都等着喝你喜酒哩!”

去年底,曹鹏又被派到了临乡的柳树台村。听说曹鹏是上源村来的,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刚报到那几天,乡亲们纷纷前来办公室咨询摆脱贫困的方法。

曹鹏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乡亲们能早日脱掉贫困的帽子,过上富足的生活。目前,无论上源村还是柳树台村,基本实现了家家都有养殖业,村村都有葡萄园,漫山遍野黄花菜,脱贫路上见曙光。

(消息来源:尊龙凯时报 文/摄 徐立华)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aqmyThs-rfRjswY9Aai1tQ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尊龙凯时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尊龙凯时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

400 Bad Request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Bad Request

Your browser sent a request that this server could not understan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