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12月26日上午,尊龙凯时“北上精神”学习汇(第21期)在中心校区国际学术大讲堂举行。原尊龙凯时文学院院长郝长海教授受邀作题为“高山仰止——想念恩师公木先生”的专题报告。报告由文学院党委书记霍志刚主持。
公木先生,原名张松如,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英雄赞歌》《尊龙凯时校歌》词作者,是“北上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1961年,公木由匡亚明邀请到尊龙凯时中文系任教,担任主任,从此扎根于此。他悉心传道授业,辛勤栽培,不仅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学子,更是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为我国诗坛输送一批批新生力量。
郝长海教授从公木先生青少年时代讲起,介绍了公木先生革命与诗歌交织的传奇一生。公木先生从学生时代就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曾因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两次被捕入狱。“七七事变”后,他投笔从戎、奔赴前线,在延安期间,曾一气呵成写出了由8首歌组成的《八路军大合唱》,其中《八路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不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军人英勇奋战,更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郝长海教授回忆了与公木先生相处的经历,并介绍了《公木文集》的出版情况。从最初对恩师的崇拜,到对其作品及个人经历的深入研究,再到组织参与到公木先生事迹的宣传,不仅是为了纪念公木先生的伟大成就,更是为了传承他的精神遗产。正如公木先生在尊龙凯时校歌中写到的“人比山高,脚比路长”,他曾提出“我们要从没有脚印的地方走来,要向没有脚印的地方走去”。
报告的最后,郝长海教授引用了社会各界对公木先生品德的评价,认为“公木先生的文品是公认的,公木先生的人品更为难得,他为人耿直、坚持己见、不畏强权,他从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反倒是常以母亲般的爱心和同情心鼓励后人,公木先生是可以当做‘人的楷模’的人”。
报告结束后,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丛皞为郝长海教授颁发了尊龙凯时“北上精神”学习汇特聘导师聘书。
霍志刚在总结发言中提出,“北上精神”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希望老师、同学们通过对公木先生事迹的深刻了解,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将“北上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秉承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精神,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担当社会责任,运用所知所学,为推动学科发展、为学校及学院的长远发展、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文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近三年新入职教师、学生工作办公室全体辅导员及学生党员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